策七夕:擦亮眼睛来约会
实在是个辜负了的七夕之夜:没有音乐美食,没有鲜花礼物也就算了,打开微信钱包,余钱不足200块,被那些1314, 520秀恩爱的虐得不要不要的。
现如今,一年三个情人节,连轴转啊,做情人的,真不容易!
一:首先是二月十四日,正品泊来的情人节。
传说古罗马的暴君克劳多斯召大批公民前赴战场,但男人不愿离开家庭,小伙子不忍心与情人分开,暴君大怒,传令不许举行婚礼,已订婚的男女必须马上解除婚约。修士圣瓦伦丁违抗暴君的命令,偷偷的在祭坛前为年轻的男女举行婚礼证婚。消息传到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很生气,他命令士兵冲进神庙,将圣瓦伦丁投入地牢并最终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修士,就把他死的那天定为情人节,他帮助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是爱和美好的守护者。
根据之前的了解,这天在西方是女士送巧克力,领带之类礼物给男士,不过被我大中华引进后,现在是男士掏钱,女士收礼了。
二:接着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传说这才是正宗的中国情人节。
古时也称上元节,大家应该是都知道: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吧!嘿嘿,说的就是上元节的事。
欧阳修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封建社会,年轻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只有上元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要不然我们欧阳大人不会等多一年来见这位女子了。
这天是难得的法定假期,也当时未婚男女的相识提供了机会。未婚男女们借着赏花灯的时机为自己物色对象、传情达意。更有甚者,那就是冒险幽会或干脆私奔了。
诗云: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潘掾”就是潘岳,西晋时天下第一帅哥,“洛神”就是宓妃。天啊,比今天还疯狂:美女们花枝招展得,群集河桥,偷窥“潘掾”,暗送秋波,男士们则道貌岸然,分头行动,饱览“洛神”秀色,期盼姻缘。不是情人节又是什么?
更为重要的是元宵节本来就是指向繁衍的目的,与男女情爱有关。最早元宵节祭祀的是星神太一:主宰生殖。
《本草》就记载:“正月十五日灯盏令人有子,夫妇共于富家盗之,勿令人知,安卧床下,当月有娠。” 直接到生孩了。秘术啊! 所以中国的情人节是直奔主题的。
三:现在农历七月初七也变成了情人节,只是怎么算都和情人挂不上钩。
古时候的女子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因此也叫“乞巧节”,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穿针乞巧。因为参与者主要为少女,因此也叫“少女节”、“女儿节”。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让我的针线活更好点吧!针线活可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安身立命之本啊。这天并不能出门,只能在家里的后花园,约上些姐姐妹妹们,比比手艺,以期盼传出个好名声,提亲的人多多。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这里面真没男人什么事情。
后来,估计是被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给整的。故事就不重复了,只是怎么看怎么堵心。织女倒是个能干的好姑娘,可是怎么就那么倒霉,被牛郎那渣男给偷看了洗澡,并被拿了衣服,不得不陪睡生娃呢?要是放在今天,偷看洗澡,拿衣服不给,先就几个大耳刮子抽过去。要不要坐牢我不知,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猥亵妇女,道德败坏是跑不了的吧?所以,封建糟粕害了织女啊!
上周微博热议一视频,还原后是前夫在商场纠缠女子,打了女子,其间不停称:你的衣服都是我买的!前妻因丈夫的这句话而当众脱下衣服,并怒摔手机,脱光了离开。这男的该有多渣啊!
仔细看看牛郎,就一屌丝,除了一头老牛,一无所有,还不求上进。看剧情,生娃后是织女养家,牛郎带娃,难怪牛郎的嫂嫂要赶他出去,整个就一混啊。估计王母娘娘把织女带回天上的时候,要是顺便把那对娃带上了,牛郎是懒得去追的:你们让我带娃?你们是猴子派来的逗逼么?上天入地都得把娃给送过去啊!
现在牛郎也是某种职业的代名词,想想,和牛郎的好吃懒作,渣可能也有点关啊!
这真真的印证了童话都是骗人的那句话。神话里写道: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我脑补的镜头是:
王母娘娘: 靠,好不容易把女儿整回来,你还真追上来了,耗上我们家了?
你的娃你自己带,你自己带,别想丢给姥姥我!
牛郎在说: 等等我!给你娃!
织女在说, 你别追!你别追!
也许这就是我们听到的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的私语声。
所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后,接着再要擦亮一次眼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