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发掘营 【知识IP】文章合集每天写1000字大学生活

【成长复盘】潜能营0305chen-父母不会告诉我的“2种好工作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63人  晨听

本周成果:

1.促成链接--和同桌的深度链接;和组员的进一步交流;

2.自我成长--运用理论尝试解答伙伴困惑;利用目标管理基础理论实践工作任务。

为什么要在开头先说自己的一周成果呢?总结是一,可它与主题----好工作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来作为一周复盘的内容来呈现?

这周中,最困惑我的问题是“工作”这个话题:好闺蜜和我一样走到了人生的路口,何去何从不知如何选择;在完善自己需要承担的任务时,我同样产生困惑--这个工作是否有益,能否让我持续受益,哪个更重要,哪个需舍弃?

所以当我进行一周复盘时,我发现这些在过去生活中不断在重复的“场景”和“话题”,老师在课上早已给了答案...甚至早就告诉了我哪些是“好工作”,又该如何选择这些“好工作”,而这些话,父母却从来不曾对我说起过...

part1第一种好工作

我称之为“高信工作”--依靠信息差距与认知差距带来的好工作

一刀老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提出不要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犹豫抉择,我们需要学会“借助优秀的外力”来帮助自己做出决策。

最直接的方法有下:

在行中的导师询问;训练营中的探索;通过职业、性格测试找到自己的同频小组,多查看他人是如何发挥出自己潜能的;社群活动;换城市来寻找认可和发展空间。

最后还有两个方法想来着重解释下:同桌社群活动,和逛职业超市。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同桌--一个餐饮行业中做鸡尾酒垂直领域的“媒体”打造者。

很感激几乎每天我都会跟他探讨我当日的困惑,自媒体的困惑,而他作为一个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司机”一直在耐心地为我讲解答疑。和他的“晚间学习”都是让我极为欣喜,极为感激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他的圈子,他的“自媒体”内容,都是让我了解这个世界新鲜点的“一扇门”,也正是因为对他所做工作的越来越熟悉,也让我有了机会为他“链接”到同行业者,也让我有了回报的机会,有了能继续和他链接交流的机会。

其次,逛职业超市。当我们按照薪资排序一些招聘职务时,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老岗位出现了新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任职要求中的异常点,消除偏见,来找到一些“潜在机会甚至好工作”。

比如有些职位在如今的90后就职环境下会需要求职者具备“正能量,游戏化运营,游戏化制度设计”的经验,这对于“只顾着打游戏”的一类人来说,就完全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

而这些内容,过去的父母听到我在“玩游戏”时,不暴跳如雷就已经是万幸,又怎么可能告诉我这其中其实隐藏着好工作的机会呢?

part2 第二种好工作

我称之为“高知工作”--依靠认知深度优势带来的好工作

1.为什么会有认知深度上的差异存在?

生活中我们总以为努力就能带来好结果,总以为他人比我们优秀是因为学得多,因为学得好,所以我们只要多做,多学,再多做,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了。

真的是这样么?如果是,那为什么又会听到有人说:我明明很努力了,给自己安排了很多任务,为什么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永澄老师的课程开始时,就为我们介绍了导致这种结果的三种认知导向:资源导向,自以为是导向和表面结果导向。

简单来说这三种导向分别为:资源导向--希望用尽自己所有的时间、资源,来获取成果,不会给自己留有冗余。其不良结果为:当突发的重要紧急事件发生时,原本定下的任务就会失败。

自以为是导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会以为自己的水平很低;但一个标准为7的人,一旦和标准为5、6的人在一起时,会莫名其妙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明明自己是7分的水平,会认为自己的能力达到了9分,因而选择了12分的任务。

表面结果导向--看到身边的人做什么,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于是自己也去投入。

所以总结来说,这三种“人类不可避免的劣根性”的本质,都是因为一点:对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认知不足。正是这种不加思考的感性认知,让自己出现了“不断做多”的冲动行动;又或者因为表面的“挫败”,给了自己毫无理由的自我限制,局限了自己的可能性。

所以,冲动的抉择存在,自我设限存在,又怎么可能有机会让我们获得自己期待的好工作呢?

2.为什么认知深度优势能带来好工作?

既然对规律本质的认知不足,是造成我们无法找到满意工作的意识层次原因,那么真实世界的规律,又该是怎样的呢?

永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又一个更重要的概念:非连续性跃迁。

我也很喜欢这张图。这种感知就像当初学习马克思哲学一样,这是一种思想和真实世界的界限感。

真实世界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不同的,且自己只能生活在影子里,不可能跳出影子;但思想可以跳出。因此有了一个极为惊喜的推论: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和好奇心驱动,不断自我成长和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在工作时要多做隐性工作的原因吧?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他人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从他的表面结果,从他“小学一路升到重点大学,毕业从事高薪工作”来得出“他一定很努力,一定很厉害”的结论。但具体他受到过什么训练,做过哪些努力,心智如何被开启,我们根本无法得知。

同理,好工作在自己面前展现出来的永远都是冰山一角,真实的情况一定是需要从全方面的角度,立体化地被感知的。

这就是一些隐性工作比如复盘积累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工作是能够让自己在不同维度:思想,技能等等方面进行积累,实现进步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只做别人看得到的工作。

所以如果能从更多的维度,多做他人看不到的工作,就有可能从不同的立体世界中实现跃迁。甚至,就好像有大叔提到过的“滚动上位”--在不同的地方做积累,不断将雪球滚大的效果。

part3 我的应用

在和闺蜜的讨论中,我已经学会将焦点放在“信息搜集”“发掘本质认知”的层面上。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和解答能否给闺蜜带来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通过讲解,我已经深深明白这些理论的价值,更对进一步应用,进一步小组分享,小组链接,有了下一步的思考。

另:特别感激 念青 姑娘~帮我指出两个虫虫~~谢谢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