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散文国学与传统文化

《苏东坡传》总结: 思想与性灵,两座不朽的山峰

2018-06-22  本文已影响99人  水绚兮

【《苏东坡传》品读第十五日】

《苏东坡传》总结: 思想与性灵,两座不朽的山峰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二十四岁的宋哲宗驾崩。这一年的前六个月,新任太后神宗皇后摄政。

这是东坡的幸运,东坡历经的太后对于他都有着恩典。

所以,有生之年,苏东坡得以离开海南岛,而以东坡的声名,北归之途,一路有人欢迎接待。

这段路途足足走了半年,到广州儿孙欢聚一堂的这段岁月真是久违的美好。

气候不适,长期奔波,积劳成疾,这之后东坡病痛缠身。

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十五日,东坡的病情十分恶劣;

七月十八日,东坡向三个儿子交代些许后事;

七月二十五日,东坡复原无望,隔天,他写了此生最后一首诗;

七月二十八日,东坡正式向尘世告别,享年六十四岁。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愿去想来世,那是他的道家哲学。解脱在于自然,在于不知善而善。

此前,东坡曾写信给惟琳长老:“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细故耳,无足道者。”

纸上读来,东坡的一生历程似乎很快就看尽了。

从我们尘世的标准来看,苏东坡的生活波澜起伏太多,坎坷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但他的人生态度,又实在乐观,他的每一次贬居都过成了令人艳羡的姿态。

当然,苏东坡是一个诗人,是大文豪。这是最为后世熟悉的身份。

即便谪居海外,他还不忘注解《论语》、《尚书》、《周易》,苏东坡最初和最终的乐趣都是写作。

他一生留下的文字是永远的芳华。

读完《苏东坡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林先生说到的东坡那十数个身份,每一个身份都那么贴切,东坡真的就是这样一个人,集多元角色于一身。

东坡最为世人倾心的大概是性灵,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他自己曾写道: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性灵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一生的品行与事业皆由之而定。

苏东坡正是这样一个性灵人物,千年来,无数人追逐着东坡的足迹,而我们也确实能从苏东坡身上寻找到些什么。

人的肉体远去,名字已成为一个符号,但苏东坡,给世人留下了灵魂的欢欣与心智的快乐。

苏东坡的伟大,在于思想与性灵,万古流芳。


END

BOOK 1: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总结: 思想与性灵,两座不朽的山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