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去年“拼多多”这家公司频繁地登上热搜,一时间处于风口浪尖。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用户数过3亿,日单量超过京东,估值超过唯品会,成为了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第三电商平台,这个速度在中国电商史是绝无仅有的。另一方面,假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拼多多,其商品的质量不断被消费者所诟病。
拼多多存在的问题很多,网上的批评声也很多,这些批评有合理之处,也有偏激的地方。这篇文章就从积极的方面谈谈拼多多。提醒自己,对待事物的观点,要在自己知识水平范围内尽可能地保持客观,不偏激。
中国的电商市场,这些年一直被阿里和京东垄断着,拼多多能在巨头的垄断下成长至今日的规模,着实不简单。拼多多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优化这个交易结构。存在垄断巨头的行业里,按照已有的规则去和巨头竞争,赢的概率几乎为0。资金、技术、制度方面,拼多多都很难和阿里抗衡。拼多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的一个表现就是——C2B模式的社交电商。拼多多上的卖家,其实本质上就是“砍价师”。淘宝上的卖家,都是代理商,需要自己进货,卖货和发货;而拼多多上的卖家,不进货也不发货,他只是收集起海量的需求,形成巨大的消费集团,然后代表这个消费集团,去找厂家砍价,团购商品,成交后由厂家直接发货。这么大的订单量,厂家不需要做任何推广和销售,能节省下来不少成本,当然愿意把一部分利益让给用户,最终能让你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商品,这就是C2B,它的本质是用需求找产品。这种模式顺应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交易的环节越多,交易的效率就越低,耗费的时间,金钱就越多。中间商的存在,降低了许多行业的交易效率,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打破这些障碍。
拼多多上市后,受到的批评更多了。假货、劣质一直被消费者诟病,普通民众普遍看衰拼多多的未来。身边的一些朋友也都吐槽拼多多,自己也跟着吐槽。静下来仔细想想后,发觉自己的一些想法又偏激了。
起初认为“拼多多”走不远,可能是基于其存在大量的假货、劣质商品和中国目前处于消费升级这一时代背景。大量的假货、劣质商品确实是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它或许是拼多多完成原始用户积累的最好途径。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能是血腥的,用户的原始积累可能也有点不太光彩,但一家企业的成长壮大必须要在一些方面作出两难抉择。拼多多的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可能正是为以后的商业布局做打算,没有流量,没有用户,你有再大的愿景都毫无意义。一个产品或一个公司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完美,你现在使用的APP,都是经历过N次更新而来的。此外,“消费升级”这些年来一直被强调,但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所谓的消费升级,可能并不是让上海人过上巴黎人的生活,而是偏远地区的人用上厨房纸。在中国,可能还有许多地方的人都没怎么用过网购,淘宝上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偏贵的,而拼多多的出现正让许多人用上 了网购,也确实给他们带去了便利,因为有些人可能还没有到追求品质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略了问题的其他方面。
此外,跟着朋友一起吐槽的时候,我有自己的观点吗?我用过拼多多吗?我在拼多多上买到过假货吗?好像都没有,但我却吐槽了。在没有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就去吐槽,这还能算客观吗?我之前可能很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思维。转而一想,大环境可能就是这样,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别人一带节奏,我们跟着起哄就行了!这个时代,时刻拥有自己观点的人太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