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想法简友广场

公文用典77|修养篇:理想信念(6)

2023-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四维君
公文用典的“修养篇”:针对个人素质修养的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以典说“情”,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激励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读书学习、生活情趣等方面。

11.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范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修好“坚定理想信念”这道终身课题,就是要矢志不渝,把青春的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绚烂青春芳华。(选自2022年8月31日潇湘晨报网评文章《修好终身课题,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典故出处】

语出清朝金缨编著《格言联璧》,“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镜兵精甲,不能御也。”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志向,那么就没有不可以实现的目标,纵然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

【典故解读】

金缨为清朝学者,他编写的《格言联璧》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全书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等。

引文中这句典故体现了理想与信念之间相互依存,一个人志向所达成的目标,即使是精兵坚甲,也无法抵御坚定的信念。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句典故,常用来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基、力量之源,是战胜一切困难、抵御一切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范文赏析】

潇湘晨报这篇网评文章的主旨是新时代领导干部要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文章末段引用典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号召党员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要求,勇担时代重任,用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书写新时代华彩乐章,夯实担当时代大任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12.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范文】

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成大器,须做到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韧者笃行,韧则行远。成长没有捷径可走,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坚忍不拔的意志、持续奋斗的执着。(选自2022年4月19日解放军报文章《经风雨 见世面 成大器》)

【典故出处】

语出北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典故解读】

《晁错论》为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这是一篇人物评论文,文中的晁错是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家和政论家,曾担任景帝的御史大夫。文章总结了晁错削藩失败的教训,指出晁错被杀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而非景帝过错。

这段引文在提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观点后,以大禹治水为例来进一步阐述: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在整个工程还没有完成时,可能也会发生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只是他事先预料到会这样,因此祸患发生时就不会惊慌失措,从而能够从容地治理,所以最终能够取得成功。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典故,常用来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折不扣地践行使命,在追求理想和信仰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只有具备超凡的才华和坚定的意志,才能成就伟大的历史使命和人生价值。

这句典故还可以用于鼓励自己和他人,克服逆境和挫折,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范文赏析】

解放军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激励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勇于接受雨雪风霜的考验,在磨砺中拔节成长,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成大器,文中引用典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强调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超越自己的局限,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只有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才能真正为为国家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