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的聊天,我学到了两点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树上的蜻蜓

昨天和一个朋友进行了40分钟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我想就有些专业知识跟他请教。在那个对话之前,我侧面对他做了一些了解,比较年轻,比较外向,爱学习,有点斜杠青年的意思。

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开始了对话,刚开始的三连问让我有点懵,有点尬聊,然后浩浩荡荡跟我分享了许多所谓的“知识”。

在至少前面20分钟,我对这样的分享是觉得无趣的。一是这些知识我都了解,我没有收获到任何新的东西,二是整个对话,更像是他的一言堂,我根本不怎么插得上话。作为求助者,我没有感受到他把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更多去满足他的表达愿望。

进行到一半我做了一些思考,他之所以不顾听众的反馈,大概原因是因为有些焦虑,焦虑就会一直讲话,不信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还有可能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需要不断讲话。

我真正的学习是在他滔滔不绝后我的提问开始的,我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他因为什么发生的改变,第二个我想了解他的经历。

到这个部分,我算是真正有了学习的感觉,以下这次对话我收获的三点。

01沟通在于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你说了什么。

沟通的第一步是倾听,不仅在于你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述,还在于你表述时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反馈。这个我和我的朋友就做了一个反面教材,他一开始只顾自己讲得开心,都没有问我的感受,我是觉得有点无聊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跟有的人沟通,始终没在一个频道上,觉得沟通不下去,或者觉得很无聊就是这个道理。

02成年人的成长就是会面对很多冲突

在谈到他的经历的时候,他说他自己有比较强的内心冲突,他一边在教别人怎么更优秀,一边自己并没有特别光鲜的成功事例。谈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明显感受到他气场的变化,从一开始对话之前让我看他最新做的一次演讲,自信满满,到现在声线降低,有一些不那么笃定,我感受到这是他情绪的临界点,从高昂到低谷。

我突然有一些意外,他可以这么真实和勇敢,但也觉得应该给他一些正向的回应,帮他缓解因为内心冲突带给他的落差感,或者有一些自卑在里面。

可是后来我想了很多,我觉得当时我回应他很真实和勇敢,并没有特别能够帮他减轻冲突感。我想了想,想到了游泳选手和游泳教练的故事。很多年前,在一次游泳比赛中,教练带的选手夺冠了,他们为了庆祝大家一起把教练抬起来丢到游泳池,竟然发现训练他们过得优秀成绩的教练竟然不会游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游泳选手,不一定会教别人游泳,一个优秀的游泳教练却不一定会游泳。

“教”和“学”是两门要求不一样的技术,有的人善于“教”,有的人善于“学”。

很有趣的一次谈话,很多值得分析的点,我觉得最棒的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思故我在,思考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