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自己是如何丢失的?
我们都在寻找“真实”的自己,都在成为自己,可曾想过我们是如何将“自己”丢失的?
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我认为这里的真实就是“真实感受”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里认可的“自己”,也不是自己头脑中各种观念和条条框框固定下的“自己”。
我们都曾经是“真实的自己”,都曾经是那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在大人眼里如此天真可爱的婴儿,都曾经是那个没有是非观念,只凭感觉认识世界的孩子。
可为什么长大就变了呢?你或许会说社会环境让我们不得不变?你或许会说成长不就是是如此吗?
可我们身边却总有那个不屈于权威敢于做自己的人,也总有那些打破常规闯出一片天地的人,也总有放下一切寻找诗与远方而让我们艳羡不已的人。
他们怎么没有被社会改变,他们怎么跟我们成长的不一样?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感受,他们认可自己的感受,他们知道只有“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切的存在着的,而这源于他们的父母自小一直保护着他们的感受,或者说从不会否定他们的感受。
而我们从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受欢迎的,是被认可的,所以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源于原生家庭里父母有意无意的对我们真实感受的否定。
记得有次带宝宝楼下广场玩,有个妈妈一直在劝说她的女儿把她手里的饼干分享给小朋友,小女孩一直不舍的给,妈妈就在旁边说
“你怎么这么小气”“你不给小朋友吃就不是乖宝宝”。
小女孩还是不舍的给,最后妈妈索性自己从袋子里拿了几块饼干分给其他的小朋友,这时女孩懵了一下,接着嚎啕大哭。
妈妈不但没有安慰,还在一旁说“你这么小气,以后不会有小朋友陪你玩了”。
我们的真实感受就是这样被无意间破坏掉的,一次两次,三次五次,渐渐的,孩子发现自己的感受是被妈妈否定的,是不受妈妈欢迎的,于是孩子就开始以妈妈的标准来界定自己的行为,也以妈妈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观,走入社会就会寻求别人的认可,就会以社会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全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你或许会说上面孩子妈妈是在教孩子如何分享,这难道是错吗?事实是孩子只有在先确认了“自我”的前提下,才会懂得真正的分享,如果只是迫于父母的权威,或者世俗的压力去分享,那也不是真正的分享。只要父母尊重了孩子的“自我”,等他长大就会自然的去和小朋友分享。
所以,为人父母要学着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保护孩子的感受就是在保护我们一直寻找的“自己”,只有“真实的自己”才是快乐的,自由的,充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