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精神寄托的你,不知道有多酷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人们需不需要精神寄托,如果需要,又该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哪里?
在我看来,精神寄托即是信仰寄托,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把信仰寄托于国家、文化、种族、民族、宗教。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人们臆想出来的东西,虚幻的仿若流水一梦,但同时却又在我们的心中氤氲成了一艘艘小船,给予我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是前进的动力和坚定的使命感。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精神寄托,没有精神寄托的人是不完整的,而每个人的精神寄托又都是不同的。史铁生曾说,艰苦的生活需要希望,鲜活的生命需要爱情,数不完的日子和数不完的心事,都要诉说。精神寄托的意义就是给你无趣的生活以希望,让你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倾听你诉说的地方。如史铁生所说,我们可以将信仰寄托于爱情,爱可以聆听你所有的诉说;亦或者寄托于某种爱好,而这种爱好可以使你更有满足感和归属感;更或者你可以像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一样,将自己的整个信仰寄托于国家和民族,使你拥有更坚定的使命感和前进的动力。
高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过得很迷茫,每天无所事事,尽管已经考入了大学,但还是依旧落拓不羁,不知道未来该向什么方向努力。现在看来,是因为当时没有了精神寄托的我,丢失了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如同在迷雾中的小船,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那段时间只有手机陪伴着我。在这个信息流快速传播的时代,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就足以陪伴我们度过一整天。从这些快餐式的信息中,我们好像感觉自己获得了很多,但是放下手机,我们可以细细回想一下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各种段子、各种八卦,撩过的小哥哥小姐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持续了多久呢?这种即时的快乐诱惑着我们,但看过之后的结果却是使我们感到更加的空虚和失落。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即:人们总是倾向性的先做能够立即带来收益的事情,而喜欢推迟滞后带来收益的事情。毫不夸张的说,这种快餐式的快乐剥夺了我们当下以及未来的幸福感。
现在的我们更需要去寻找一个信仰,寻找真正美的东西,真正能给自身带来愉悦的事情。
我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发现,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不能再把时间浪费掉。我重新拾起了我所热爱的文字,没事便会写一点文章,投到了一些公众号,但是却杳无音讯,更多的是发到了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即便这样,我依旧将文字当作了我的精神寄托,把文字当作了我倾诉的入口。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无需去刻意模仿自己赞赏的作者的文字,因为你笔下的每个文字都反映了自己对于每一件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象,这些观点反映着你的性格,你对事物的看法,即使它不是很优秀也不是很完美,但它却是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样的自己能坚持多久,因为我并不是很有毅力的人,总是被“懒”拖入无边的桎梏。但是我却很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那会使我感到一种自由。
“拥有精神寄托的你,不知道有多酷。”这是我想和自己说的话。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下去,尽管最后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却可以让我的精神有所寄托。让我可以在某个温净如尘的傍晚,看见日光隐没于教学楼后的青山,不至于觉得虚度了光阴,不至于像我从前一样——如同尘埃般,一无所有的消散。
卡夫卡说:“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是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域,我们需要用心的去滋养它。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吧,相信我,你会很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