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
今天的学习任务是消化上海培训的课件。当当上买的书今明两天到,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啃下来,再去参加市里的生涯培训,最后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生生涯指导工作方案。天天学习,日日精进,相信一个月之后的自己不再是生涯界的小透明。
壹、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
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变化的时代需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还未被发明。 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到他们25岁对应的工作可能已经消失。全世界在寻找,传统教育体系该如何教导下一代面对一个无法准备的未来。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如何解决?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现在该提供怎样的教育? 三个关键词,这就是“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质”。
21世纪最大的特征是:变化——持续、迅速、无法预计的变化
前喻文化时代:晚辈向长辈学习,知识以传承方式繁衍;并喻文化时代: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知识以平面方式扩散;后喻文化时代:长辈向晚辈学习,知识以多元方式产生和扩散 ——(《文化与承诺》,美,玛格丽特·米德)
知识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18世纪为80至90年, 19世纪为30至40年, 20世纪70年代为5至10年,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3至5年。
2、学习力是适应力之源
知识—能力—素质—核心素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全球化时代,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是具有世界共通性的
二、新技术的发展倒逼教育的变革
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马云
数据 | 对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
大数据 = 传统的小数据 + 现代的大记录
(源于测量) (源于记录)
电脑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2011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重复 提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 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
邓肯认为,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2、教师的功能需要重新定义: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个性化学习的辅导者
3、数据将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数据的纪录、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利用
三、课程改革的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1、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教育的目的:自然人 社会人 全人
社会人:守规则、尽责任、促发展
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现实:教育目的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1)明晰的宏观教育目的
新中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 从“建设者”到“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 从“四有新人”到“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2)笼统的中观课程目标
新中国八次课程改革 • 早期的“双基论”: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极端的“政治化”:政治化 + 劳动化。 • “双基论”的回归:成就与问题。 • 笼统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数学“四基”: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活动经验 + 基本 思想方法)。 • 当下的“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 + 必备品格 + 关键能力。
(3)割裂的微观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实验的反思 • 成效:基本建立适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 高中课程体系。 • 问题:课程要求不够具体、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考试制度不够匹配、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学实践指导不强。
2、明确课程设计的逻辑思路
3、正确认识课程的价值
(1)学科专家与学科课程专家认识的争论
(2)课程价值: 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发展素养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一)“双基”、“三维目标” 与“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一级指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二级指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 化,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目标升级:从教书到育人
培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路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活动、经历过程、提高能力、发展素养
问题1:课堂教学关注什么?
目标如何确定?——两个基于
教材如何使用?——“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教学策略如何选择?——根据学情、根据内容
如何进行评价?——“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问题2: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
重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重过程——经历过程、注入活力
重活动——实践感悟、提高素养
重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重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适切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本节课的内容; 思想性——体现学科本质,感悟学科思想; 趣味性——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快乐而有趣; 多样性——现实情境、学科情境、科学情境。
2、教学情境的常见类型
激发兴趣的实际情境、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
【重过程】
教教材 用教材教
过程包括: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原理结论的发现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等。体现知识的 成长性,给死的知识 注入活力!
“过程性教学“的要求
1、钻研教材,明确知识“生长”过程。
学科知识的 学术形态、学科知识的 教育形态
备课时必须将自己的思维降到“原发状态”
思考: 这一概念原理是怎么产生的? 与学生以往的知识有何联系? 这一概念原理是怎样逐步完善的? 学习它有什么作用?等等。 面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教师要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经历知识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粗糙到精致的“生长” 过程,而在这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的成长是以什么为 动力?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2、创设情景,“诱惑”学生进入过程。
“创设情景”重在“创设”,目的是让学生进 入“问题场”,沉浸在这一背景、氛围中思考问 题. 因此情景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同时又要能触及知识的本 质。
3、巧设问题,引领学生“走过”过程。
基于情景,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 入,在不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 学生的思维活动,知识在不断地“生长”,学生 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地构建并逐步完善,从而顺利 地“走过”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4、回首眺望,促使学生留念过程. 在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概 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发明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 程之后,应引导学生回首眺望走过的心路历程,回味 知识的生长过程,总结提炼蕴含在“发现问题---研究 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的过程,通过学 生的自我回顾、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提升 的目的。
【重活动】 设计教学活动“三原则”: 有序性——根据教学内容,规划教学环节,设计序列化 教学活动;前后关联、上下一统,体现整体; 层次性——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层次、有重点设计 教学活动; 有效性——加强过程性目标的评价,确保各项活动目标的 达成。
在活动中理解本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在活 动中形成核心素养。
【重评价】
评价的原则: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重视评价的整体性和阶段性;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与以往教学评价的区别:
评 价 功 能 的 转变:为 了 学 习 的 评 价
评 价 标 准 的 建 设:以 客 观 标 准 为 依 据
评 价 方 式 的 突 破:多 种 评 价 方 式 并 存
评 价 内 容 的 突 破:多 个 维 度 的 分 别 评 价
评 价 过 程 的 突 破:强 调 过 程 观 察 分 析
评 价 结 果 的 处 理:利 用 证 据 诊 断 改 进
(二)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的落地?
1、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型及特征
2、几种基本课型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 概念课、原理课、习题课
策略之一: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经历 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理解过程 概念的应用过程
策略之二:原理课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原理的 发现过程 证明过程 应用过程
策略之三:习题课教学引导学生经历 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 解题方法的总结过程 解题方法的再应用过程
【我们的追求】: 追求课堂的生命活力; 追求教学的诗意境界; 追求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 追求立德树人的人生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