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贪狼·杀破狼》有感
觉得古天乐的片子大都不错,就看了。接下来会严重剧透,这部片子类似飓风营救,也是单亲父亲去救被绑架的女儿。但是这个故事是个悲剧,女儿在青春花季的年龄死了,古天乐饰演的父亲也自杀了。
话说香港警察古仔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在一次车祸中妻子去世,成为了单亲爸爸,一个人把女儿带大。
故事起因是有一天古仔买好礼物,给女儿过生日。吃饭时女儿带来了男友,告诉父亲她怀孕了,想生下这个孩子,很诚实地坦白小伙子学业无成,在餐厅打零工,古仔强忍怒气,面色发寒。过了一会儿,古仔叫同事来铐走了女儿‘一片真心’的前男友,罪名是同未成年少女发生关系,然后强行带女儿去堕了胎。
小姑娘伤心之余,去泰国旅游散心,不料被器官贩子绑架。古仔为救女儿追去泰国侦查追踪,和犯罪分子打生打死,最后却是在冰柜里看到女儿的尸体。古仔跪在那里流泪忏悔时,铐走女儿前男友,逼迫堕胎的画面又再次重放。
也许古仔不使用这样的断然手段就不会导致最后的悲剧结果,但是古仔对女儿的这次恋情干净利落的的处理我一开始是暗暗喝彩的,我不得不想,父母干涉子女的行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引用在公众号上看到的一句话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除了父母之爱是指向离别。
现在儿子三岁,吃饭睡觉都要听我们安排。出门要拉着他的小手,有时候亲亲他,偶尔我也会想,等这小子变大人了,再拉着他的手那可真别扭,更别说亲一亲。等他长大了,虽然他笨拙可爱的样子还留在回忆里,却变成了成人间的相处方式,何况他必然有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渐行渐远…联系越来越少,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也越来越低…到时候给他点歌就点“常回家看看”
话题回到我们对孩子生活的干涉可以到什么程度?吧。
现在我们替他挑选幼儿园,将来还会强制他走高考的独木桥,作为条件普通的家庭,不管孩子是否喜欢,这已经是最好的道路了。
除了高考,我们的人生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另外几次重大的抉择:高考后进的大学,选的专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选择组建家庭的对象。我甚至觉得,在我那个年纪,根本就没有能力做正确的选择,有时结果不错只是因为运气不坏而已。
比如我既然进入同济,为何不选择土木工程这样的绝对优势专业,第一份工作也是因为公司派车来学校接我们去面试显得很有诚意。
我能找到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必须得感谢父母和老师对学业不容置疑的严厉要求,十多年的学习备考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大学文凭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我的能力,通过最初的筛选。
而考上大学以后我干了什么呢?除了毕业是个目标外,没有指引,没有计划,没有压力。成年也不代表成熟,现在的我,反而希望那时父母能给我点干涉,虽然我很清楚那时的自己不喜欢被干涉,父母也不再有那么强的约束力。
我想到了思特沃克的李小波老师,他去参加敏捷活动,借机会义务参与和组织了一些线下敏捷活动,认识了不少优秀的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优秀公司,比如思特沃克。你的优秀勤奋和别人知道你优秀勤奋同样重要,这样事业上才会有所机遇。
鉴于我们生活在分工合作的社会里,以及我们天生的社会性,我想个人价值应该等于: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知道你有能力*人数。我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呢?大概是考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以后吧。那些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资质(证书)和人脉的优秀人物,路一定是越走越宽,而非像我这般越来越窄的。
古仔这个父亲做错了吗?我觉得没有做错,这个悲剧是个意外。如果有错,那可能是父亲没有和女儿阐明人生选择的道理。有些事,父母必须要去做的,尽量防患于未然,事先讲明道理,打好预防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