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谈一门最被人忽视的“本领”,我选择这个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有一位观众,问一名非常优秀的主持人:讲话时如果说着说着,忘词儿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很宽泛也比较难回答。
沟通专家可能会谈出一大堆方法论;经验丰富的演讲者也会分享出不少的小心得;有的人可能会在脑海中挖掘出无数个应急方案,然后去推演结果;有的人会先提醒你:分场合。
但这位主持人的回答简单有效,一句话:问听众就行了。谁是你的听众,你就直接去问他:哎咱刚才讲到哪来着?
多半情况下,听众里会有那么几个,或是积极回应或是小心提醒你:咱说到哪儿哪儿了。然后你噢一声,接着聊下去,就行了。
简单吧?多简单,你忘词儿了,就老老实告诉人家:我忘了,你们提醒一下我。
有没有效呢?不光有,且适用于任何场合。领导讲话、员工发言、学生演讲或是朋友私下聊天,都可以这么干。
本来嘛,大伙都是人,偶尔忘词在所难免。
但就怕什么?怕就怕这人好面子,出了岔头总想捂着、憋着、兜着,把自己搞得很紧张,结果台下的人要么跟你一块儿紧张,要么擎等着你哪下没绷住,漏了馅儿,看你笑话呢。
太要脸反而没了脸,最终难为的还是自个儿;一开始“不要脸”点儿,坦诚相告自己忘词儿了,那过去也就过去了,反而脸面都是你的。
而且更奇妙的是:一旦你从一开始就拿到了这个“出差错”的机会,那这个机会就一直是你的。
演讲台上,你只要放松地说出一句:”哎咱刚才聊到哪儿来着?”,那主动权就彻底归你,接下来整个过程中,受众心里就是允许你忘词儿的,且对你接下来表达的流畅程度的要求会放宽很多。
2.
有句话深入人心:假如你不善言辞,那么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就是保持沉默。
其实对应还有一个原理:假如你处于相对的弱势状况,那么保持坦诚就是你最明智的决策。
在我们的常规意识里,总会以为向他人暴露某一方面的无能与脆弱,是不好的,是危险的。
然而一落到实践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做法比隐瞒回避,效果要好太多。
曾经有位老师对学员们分享面试经验,着重强调了一点:踏进面试间的前一秒,一定要在脑海中想象着我即将要和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碰面了。
保持这个状态去和面试官聊,说。
有学员疑惑:这有点不太严肃吧,而且还不太专业的样子……
老师答:”怕就怕太严肃了,把自己绷得像上了弦一样,讲话就容易空泛,越是怕出错,越容易抛概念,谈理论,甩名词,结果面试官也会被你带得“专业化”起来,你俩都提着一口气,以空打空,半天都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的。“
更糟糕的是:这一番下来,你会很累,同时,面试官也是人呢,他也会很累。从一个“人”的逻辑出发,你会选择一个说话都让你很累的人做你的同事吗?
伪装强悍,别人如果知道你在伪装,那么他会嘲笑你;别人如果一时被你蒙住了,那不知实情的他会让“强悍”的你去骑老虎的,到时候你就下不来了。
3.
被一部分人称为骗子的罗振宇,曾给年轻人分享了三条人生建议。别的不提,起码这三条建议是蛮好的。
一、寻找不变。二、回到简单。三、保持真诚。
前两条背后都有一大堆足以使人信服的道理,第三条,你是不是觉得太稀松平常了?
然而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与他人沟通交往,对普通人来说,第三条都是最有用且最有利的。
当一个问题你搞不懂,直接对老师讲你不懂,舍出一点点虚妄的自尊,借他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来帮你搞懂,讲明白,这比买卖,太划算了。
当一件事情你处理不好或不太擅长,大大方方地跟同事或前辈承认哪里你不太擅长,弯下腰来求指点求带领,比你一个人吭哧吭哧干,省劲儿得多,且本是学到手都是自己的。
人际沟通方面也是一样:你顾忌什么(如果顾忌的是自己这方面的事情),就直接把你的”顾忌“跟对方说,你会发现,说的过程中问题就消失了。
4.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见我数月没更文,担心我是不是身体出状况了或是发生了意外……
他想问问我还好吗?但又怕这么提不太礼貌。
最后可能也是憋得没办法,想不出更恰当的说辞,便把心里的顾忌跟我坦诚交待了:“韩大爷,您最近身体还好吧?注意身体!我不太会说话,不知道怎么问才显得不这么唐突,总之希望你珍重。”
我读完后,会觉得对方不礼貌吗?当然不会,反而觉得他蛮可爱的。
你看,只要你的发心是好的,那么将你的顾忌与担心和盘托出告诉对方,坦言自己的”弱势“,会起到一种无招胜有招的效果,误解会不攻自破。
反过来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位读者朋友不坦诚,遮遮掩掩含糊其辞道:韩大爷,许久不见文章甚是想念啊,是出于什么原因方便说吗?是原因ABCDE还是除了这几种原因外最难以启齿的那条原因呢?呵呵,不方便谈就算了,打扰了打扰了。
如果他发来这么一段话,我不光一头雾水,且能把这段话解读出十八种恶意来,反倒闹误会了。
记得在一次写作课上,跟学员谈描写场景的方法。大体是:在脑海中重塑你想描绘的场景,然后想象着把自己抛进那个场景的梦幻中,在那个梦幻里,睁开你的眼睛,看见什么,就写什么,先看见哪个,就先描绘哪个。
有学员课后问:不对吧,描绘场景不应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吗,这是小学时就学过的。
其实,道理归根结底,还是在”保持坦诚“这四个字上。你描绘场景的根本目的是将读者带入其中,循规蹈矩的苍白复刻,画面就是二维的,人进不去。而一旦你坦诚交待”哪个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要跟你说说“,放心,那个局部肯定也是最先吸引到读者的,因为你跟读者都是人,你以一个人的直观感受去坦诚交待,最容易将一个人带入其中了。
你瞧,保持坦诚还能帮你提高写作。
5.
最后再聊一点: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中年人的状态与年轻人是不同的。
这并非废话,不是简单指体能面貌皱纹什么的。也不谈中年人更油腻如何如何。
我是说相比于年轻时的你,年岁增长后的你会有一点状态上的不同,这种不同不光让你更舒服,也让别人更舒服。且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年轻时没有的魅力在里面。
那是什么呢?是一种松弛感。
人一旦状态上松弛下来,就会坦诚下来,一旦坦诚下来,就会自然下来,一旦自然下来,便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再紧张焦躁,不再脚底板长钉子,这种不油腻的成熟,是时间给人最好的礼物。
因为保持坦诚力量,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很多。
因为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讲,你我,谁会拒绝一个自然且坦诚的舒适灵魂呢?
毕竟,我们每一天都在人造出的概念与生怕露马脚的意识里,煞有介事地活着,那真的已经够累心的了。
如果他人的坦诚带给过你良好的感受,请你也记得这么做,因为这世界上的每个别人,都是你我。
End.
广而告之:
韩大爷新书——《全力以赴之前,别说自己没机会》已上架,现火热售卖中。
戳此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5578773.html一键获取。
羡慕别人不如强大自己,让有能量的文字为你扫清茫然焦虑;伴你走过春夏秋冬,雨雪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