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文坛绝唱

古镇新貌新思考

2023-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秋阳杲杲121
      人民共和国74年春天,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的荆紫关古镇,又揭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的历史篇章。面对这些新变化,曾在政府从事《荆紫关镇志》编篡工作一年的我,在内心深处有了一些思考。
     忆往昔,称荆紫关为“古镇”,是因为位于镇中心的“清代一条街”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中期,算起来有400来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北方十三省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在这条五里长街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关门、平浪宫、万寿宫、禹王宫、山陕会馆、清真寺、等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新世纪初,“清代一条街”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开发的罗汉洞、法海寺、古街建筑等十余景点,与“一脚踏三省”的界碑交相辉映,形成了集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各地乃至国际友人慕名前来游赏。但是,与中原四大名镇(道口、赊店、周口、朱仙镇)相比,却有一定的差剧。因为荆紫关古镇毕竟缺乏一种最有特色的东西能代表本镇。这里面毕竟有历史原因,但我们今人也当思考,如何打造一个鲜亮的名片,最能代表荆紫关古镇的形象呢?
      纵观荆紫关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一条丹江河孕育了一个古镇。丹江这条母亲河给了荆紫关生存之本,给了荆紫关人以智慧,造就了荆紫关辉煌的历史,也给了荆紫关人无限的回忆。但随着陆路交通和电力建设的发展,河流流量减小了,昔日繁盛的丹江河航运沉默了,旱涝不均的年份,还会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些不便和灾难。历史沉淀下来的古街沉默了,但现实不容许沉默。荆紫关人正在为荆紫关的再度腾飞做着不懈努力。顺应时代的民展,十年前,镇政府组织人力在从史村到西头村的河上修建了一条新的大桥,并修筑了以坝代路工程,解决了从沙河到吴村等河西人民交通不便的问题。两年前,又在魏村与南街之间架起了一座新桥,联通了鄂淅公路。从此荆紫关两岸的交通四通八达。如今,丹江河也在着手开发建设中,河东的以坝代路工程也正在建设中。丹江湿地公园、拦河坝也在规划筹建中。将来的位居荆紫关境内的丹江河一定会成为异常美丽的风景区。如何妥善开发好丹江河,也应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和努力方向。

古镇五里长街历经数风云变幻,屡经浩劫,所幸的是古建筑群非但没有被摧毁,而在它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沧海桑田,周边的环境都有很大变化,而往昔繁华的古街是否能风姿如故?曾经“百舸竞发”的丹江码头是否热闹如初,成就它辉煌的历史能否带来今日新的辉煌?这是诸多有志之士所共同考虑的问题。古镇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古镇的将来不得不令我们关注和思考。
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险房。为保护古街的古朴风貌,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荆紫关镇政府确定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工作思路,梳理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思路,把镇内众多文物古迹串联起来,对山陕会馆、中码头、陈家大院、河街吊脚楼等20余处古建筑依据历史原样或修复或扩建,为确保整个古镇风貌相互协调,荆紫关镇还对镇区进行全面改造,在古街北端建成纵横南北的仿清街道及建筑群,与古街风貌有机融合在一起如今在荆紫关人民的保护和修缮下,古镇如老树焕发新枝,现出一派新貌,一片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有个别家庭忽视了大环境,对本家进行私自改造,比如在古街一些商铺的门面、招牌,是十足的现代风格。还有中段一家将自己临街的两根柱子刷成了红鲜锃亮的颜色,这与老街整体面貌和色彩就极不协调,所以如何规范改造,就应该有明文规定和监督机制。
今年,响应省政府镇级市建设的号召,荆紫关镇政府本着“抢救、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首先对古镇所有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拆除了部分影响整体面貌的建筑,经过拓宽、新铺了沥青、重修了排水工程、种植了风景树,培植了绿草坪,先后对古街禹王宫、万寿宫、马饮桥、金山广场等进行了修复和改造。在古街设立了介绍主要景区景点的版面。并对一些过去无名的街巷、小道补充或重新命名。对各种店铺的门户、招牌进行了风格统一的布置。现在古街修葺一新,以其古朴又崭新的风貌引来天南地北的游人。政府又与湖北郧县政府合作,开发了天惊洞等新的景观,打造了与古镇景区一体化的新篇章。然而,代表荆紫关一大特色的法海寺,本来也很好开发价值。也许是资金短缺等问题,如今却没有什么新的改观,去年我去过一次,竹林残缺,水源不足、寺内香火也不太旺盛,环境疏于管理。山西平遥古镇,除了老街建筑外,其中有个双林寺,里面的彩塑十分精巧绝伦,所以成了著名的旅游考察圣地。我们是否也能向之参考学习呢?
目前,“清代一条街”幽静明朗,整洁而独具风格。整条街以青灰色为主色。平坦的石板路,黑色的铺板门,具清代民间建筑风格的翘檐雕饰,让古街显得神秘而厚重,沿街偶尔传来菜农的吆喝声,狗吠鸡鸣,给古街增添了温馨和宁静。但与位于古街东侧的新街相比,古街更显得冷清、缺少“人气”。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条街做生意的人却很多,人来人往,天天好像赶集一样,而现在在古街做生意的很少,街上只有有限几个小服装,百货店、卖编织类手工铺子和玩具、纪念品等。中段有个别宾馆、药铺、风味小吃以及其他娱乐场所。虽然政府一直很重视“清代一条街”的旅游开发,近年来尽力所能及在平浪宫地段建立了群艺馆,成了荆紫关各种文化团体活动中心、还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但除了旅游黄金期,古街一般较为冷清,偶尔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走过。由此看来,恢复古街要久的活力和人气仍是一个难题。
古街是一个旅游景点,当地居民当抓住这个旅游资源,主动地去寻找商机,而不是一味关门闭户外出打工。这也许是古街不够兴起的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与整体上经济上还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发展旅游不是政府单方的事情,还需要居民的积极配合。
经济腾飞,文化先行,加强文化宣传工作也不容忽视。建立层次较高的书院、文化团体、培养更多人才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个地方的文化的繁盛和巨人的出现,能够从极大程度上光大门户、传播知识、教化黎民、激励人生。然而本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未出过多少文才超群、声名显赫的人物,所以荆紫关在文化界的名声也并不太响亮。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如果缺乏文化的浸润,让一群俗人挣扎在浮躁和“金钱万能”思想中,头脑中永远是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这样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能给未来的荆紫关带来什么希望呢?可喜的是,近年来文化方面已小有起色,大学生日益增多(尽管多数有去无还)、书法家协会、诗词学会和其他非物质文化团体也初具规模,以荆紫关为题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著作也出现了一些。镇政府当对这方面也引以足够重视。经济是骨架,文化才是永恒的灵魂。一个地方仅仅是物质富裕、商业繁荣。但缺少文化根基,眼界放不开,心胸不宽广,知识层面狭窄,靠短暂的浮华和脆弱的光芒支撑是不能持久的。
社会在发展,古镇在旧貌换新颜中缓慢前进。我们在庆祝已有成绩和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古镇是荆紫关人民的一个品牌,人们怎样中找到一个时代的脉络,感受一个古老民族的坚守和尊严,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和希望。这是我们应深深思考的话题。
2023年12月14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