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我思——初级研修日记36

2020-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辨_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是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

昨天写完作业筱秋老师提到了庄子丧妻鼓盆而歌,我想起老师曾经讲过这个故事,印象挺深,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庄子认为死是另一种开始,是回归,人如春秋冬夏四时一般运行,从无到有,再归于无,顺应天道,又有什么值得哀伤的呢。对于生,在《养生主》里庄子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分为四个层次:先保身,这是养生的起点,既明且哲,明哲保身;其次全生,来自于子华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的人生四境,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全生,身心兼养,人生圆满;亏生,要么神亏身全,要么身亏神全,顾此失彼;死,丧生,心神失去身体这个寓所,也就不知所踪了;迫生最差,身体还在,心神丧失;再次是养亲,上养父母,下养子女,行有余力可以兼济他人;最后是尽年,人生逍遥,得尽天年,一方面得保身,避免遭受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对死亡没有恐惧。

仔细咀嚼庄子的关于生死的观点,对于现在的我们颇有指导的意义,先保身,我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全生,身心兼养,李老师不止一次问大家大周末的不在家睡觉,为啥要苦哈哈的去上课?在物质需要满足以后,我们还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尊重,比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通过学习心理学回归自我,探索自我,而不是一味的外求名利这些东西;能够不断滋养和丰富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养心。

关于生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这三个自我出现的顺序时8个月到三岁出现生理自我,三岁到十三四岁出现社会自我,青春期心理自我出现;人的死亡先是生理层面生命体大脑死亡,生理自我消失。然后是社会层面注销户口,家人、友人举行告别仪式,社会自我消失。最后在心理层面,逝者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心理自我消失。所以一个人即便死亡,我们依然记得他,那么他仍然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比如吟诵《静夜思》想起李白,他便活在我们的心中。

生与死是一个深刻的话题,科学艺术人文从各个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我喜欢庄子的这种表达——贵生,死是一种回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