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篇】:从体制内辞职

2023-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芭蕉微故事

前两天,同事儿子考公上岸,引得大家一阵祝贺,同事也是高兴的不得了。

不得不说,能够考取公务员,从大几百人中脱颖而出,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疫情期间,前所未有的掀起了一场体制热。

疫情三年,人们在各种不确定性面前胆怯了,退缩了。人们只想要一点点稳定,一丝丝的安全感。

那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如其来的被封了,然后解封遥遥无期。

很多的职业收到疫情的影响,无法上班,开不出工资,裁员,缩减工资。

朋友在商场做销售,当时单位找她谈话,如果同意半年后再发工资,就继续留下来,并且签下承诺书。如果不能接受,可以选择离开。

当时都开不出工资,半年后是什么情况,真的提心吊胆。但是她还是抱着会好的忐忑选择了同意。

留下毕竟还有一丝希望,如果离开,就真的毫无希望了。

所以,疫情期间,体制内的工作,就显得异常的火爆。有时候一个岗位甚至上千人竞争。

一个编制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即使新冠也几乎奈何不得。意味着至少可以有口饭吃,不会为了二两米发愁。

几年前的教师岗位,曾经只有大专生。报名,当时大家说,当初上学不好好学习的那群学生,考了大专,现在要去当老师了。让老师挠头的学生成为老师后会怎么样?

似乎引起了人们不小的忧虑。

疫情期间,就业率前所未有的低,毕业即失业。

为了眼前的焦灼,毕业生们选择考研考公。很多人的想法是,考上了公最如意。考研,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考不上公,考个研,至少暂时延迟一些焦虑。

一次理发,一个读研的女孩谈起自己的经历。

她的同学本科毕业考了教师编制。而她当时保了研。以后的方向依然是要考编制,当老师。

不想编制热,让她感受到极大的焦虑。她说早知道考编变得这么难,不如当时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多好。自己研究生毕业后,未必能够找到本科同学那样的工作。

大家对稳定,对有保障,表现出过分的迷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这两天,单位的一名同事辞职了。

从体制内辞职,这样的勇气还是引起了大家不小的好奇和思考。

疫情期间,每个学校都招了校医,有正事编制。

我们单位来的校医是一名本科生,个子不高,也曾经有毕业后工作过几年的经历。

刚刚见到他时,觉得能够考上的真的是很优秀,为他高兴。

不想工作不过一年,决定辞职了。

校医稳定不假,但是工资一般。最主要的是,他的工作很细碎。

给学生测个体温,有小磕碰时,处理一下伤口。有时学校有体育比赛,跟着去做好保障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多年学的专业根本用不到,日渐生疏。

当看到自己大学期间的专业慢慢变得生疏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自己职业的尽头。所以他选择了辞职。

有些人说,现在考编不容易,工作又不好找,干嘛辞职。有人说在工作中不能施展自己,即使有工资又有什么意义。

众说不一。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我们在考虑生计的同时,也一定会考虑自己的技能和未来的成长方向。

无论是选择体制内,还是选择离开体制内,都是需要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