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的时光

正阳门下的精气神儿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2人  3c9053b8df77

文/王志刚

第一次看朱亚文的电视剧是《闯关东》,恰好前一段时间芒果台刚刚结束的《声临其境》中,他又一举夺得冠军。于是,各种不经意的因素,昨天搜出了一部五年前的电视剧——《正阳门下》,也是朱亚文的主演,就通篇的看了一下。

尽管剧情略显拖沓、冗余,剧中诸多人物形象也略显单薄,但是依旧跨越了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中国的黄金三十年发展历史。故事背景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十年发展变迁,故事的主线是那一代北京人经历了固有了历史之后所走上的不同道路,尽管编剧仍旧固执的添加进了太过牵强的爱情。

从剧名就可以看出,故事的主线依旧是北京,立足于皇城根下,试图聚焦于那一群老北京人在北京的跨越发展中所经历的星星点点。

刚刚看过任志强的回忆录《野心优雅》,再加上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今年正好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再看这部5年前的电视剧,自然就会多些更加宏观的历史波澜与更具微观的时光体验。

历史从来都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尽管有很多事情,会因为时空的局限,无法一时间就显现出事件最初的模样。但是,一旦能够给予足够的耐心,在时间地不断浸润下,终会揭下那一层层看似神秘的面纱。

中国的企业家阶层(或者说商人阶层),在历史上一向很难占据重要角色与地位,往往是政治的附庸甚至是牺牲品。纵观历史发展,士农工商,商业地位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位置。于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党中央重提企业家精神,多少历经商海沉浮的风云人物禁不住唏嘘感慨、心虚难平。

在《正阳门下》,依旧能够看出这些历经上山下乡的特殊一代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一次次与岁月搏击,试图占据更好的位置。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导演试图加入更多的老北京因素,包括一口京片子、古玩、四合院、北京的规划等等。

特别是电视剧的后半部分,已经开始浓墨重彩的讲述古玩了。以老北京的历史为轴线,以古玩文物的变迁为索引,将剧中人物的人生转圜一一道来。

作为一个外地人,关于老北京、关于四合院、关于胡同文化、关于古玩,很多都是通过影视剧中接触得来的。包括前段时间管虎的《老炮儿》,其实也是一种老北京文化的重新探寻。剧中一色的老北京人,在导演的镜头语言下,试图一点点还原出北京人特有的精气神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每个地方的人物气质就会不同。作为皇城根下的北京,自古就见惯了皇朝更替、荣辱兴衰,“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老北京人那种气定神闲,那种骨子里的傲骄,那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桀骜,那是千百年战火淬炼出来的,那是无数个莺歌燕舞的太平盛世浇灌出来的,那是一种骨子里生下来就带有的不驯气质。

朱亚文所塑造的角色,几乎已经很好的演绎出了一个土生土长北京人的性格,至少是在影视剧中展现了外界对北京爷们儿的所有向往。这一类的影视剧很多,包括《你是我兄弟》、《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烂漫》、《老炮儿》等等,都试图站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演绎出一个个阶层的兴衰荣辱、一个个个体命运的沉浮。

每段历史都有味道,每段时光都有回响。

作为北京城的内门,正阳门不仅仅是一个地里坐标,更是一个心理坐标。它是老北京城的前门,“有些人望不见前门,有些人撞不进前门,于是就走了后门”。它是老北京人的心灵指引,凡事都有自己的道儿,要有该走的道儿、要过该过的门儿。它是老北京人的精气神儿,那是见证千百年来走马观花式皇朝更迭的淡定。

总之,一部《正阳门下》,是国产剧的中规中矩之作,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尽管没有什么大的纰漏,但也没有特别的惊喜。只不过,放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聚焦于那样一群特殊的人,试图探讨一种自古就有的精气神儿,已经足够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