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

道器

2024-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网译: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庄子•秋水》之井蛙与海鳖。
井蛙对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戏玩可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休息就蹲在井壁的砖窟窿里;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泥只能淹没我的两脚;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吧,哪个能同我相比!且,我的地盘我做主,您为什么不多来我家做客呢?
蛙知是鳖,不知是东海之鳖。
海鳖左脚还没进井,右腿已被井壁卡住。
鳖就是鳖,试过之后,在井边徘徊了一阵,终于不能,于是把大海的景像告知青蛙道:千里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不能够探明海的深度。夏禹时,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大海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的快乐啊!
井蛙听这一番,两眼圆睁睁,惶恐不安,深感到渺小。
鳖终究是鳖,赞叹了东海,卖了夏禹,贬了商汤。
蛙能知耻,亦难能,但不知史。

《庄子•秋水》之河伯与北海。
秋水时至,百川灌入黄河,两岸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了。
好宽!于是河伯以为天下美景皆收于此了。河伯顺流东行,来到北海,却看不到水尽头。
终于,河伯不再自高,悠然看着北海叹息说:都说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我曾经听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以前我不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或许我就信了!果如此,我将要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了!
河伯亦知孔子,知伯夷,非一般河伯!
北海说:井蛙不能语海,因为它受所住地方限制;夏虫不能谈冰,因为它受时节限制;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给限制住了。
如今你观览大海,知道了自己的浅薄,我可以和你谈论大道 理了。天下的水,没有大过海的,所有的河流都归向这里,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会停息,海水却不见增多满溢;尾闾将海水泄漏出去,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停止,海水却不见减少枯竭;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都不起变化; 无论水涝还是干旱,大海都不受什么影响。它的蓄水量超过江河,简直不是用一般数字所能计算的。但我却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自满,因为我自知是自然的产物,由天地赋予我形貌,并且禀受到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就跟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里一样。
我正以为自己所见太少,又哪里 敢自以为多而骄傲呢?算起来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蚂蚁穴存 在于旷野之中吗?算起来中国存在于海内,不就像一颗小米粒存在于大谷仓中吗?世人每用“万物”的说法来称事物数量之多;而人类不过只是万物中的一种罢了。九州之内,人们都是靠着谷食生存、乘舟车来往,熙熙攘攘,作为每一个人来说,只是所有的人之中的一分子而已。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马身上的一根毫毛吗?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 仁人所忧虑的,仕士所操劳的,也不过是像一根毫毛罢了! 伯夷以让天下求取名声,孔子以能谈天下事被人视为博学。他们因此感到自满,不 就跟你原来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北海自谦而斥孔子贬伯夷,海不谦不义,只是庄子附绘。

夫子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夫子与谁言?
夫子开门办学,所授徒皆为世里百里千里挑一之选,都要过夫子面试一关,夫子这中人何意?
人以群分,群为数,有数即有二八之别。
凡以数集合,以性识类,皆有二八。物然,人亦然。
夫子办学,倡学以习,导知以行,彬者有礼,不彬者即便如子路子贡亦不如那赶车的司马!
夫子之中人,是为修身而不能用礼达仪至义者也!
以夫子视之,即便子路子贡亦不过中人。

然夫子之意如此,却至夫子以后,凡阅之者,且自以为上,而语之上中下也!
人皆自视甚高,自侍甚高,如那井蛙,如那河伯。
夫子之语为半言,只言师人,未说师己,是以后人不自辨,不自反,不自省,不自师,而好为人师,皆师人。
即便是那井蛙,河伯,亦知自耻,人不知。
世人不如井蛙,不如河伯,皆如北海所言夏虫者。

夫子于易中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夫子之上何意?
上者,道也;下者,器也。
道者,说理达意以明理;器者,言史为事以入世。
与夫子,即如诗,如书,如易,亦道亦器。
诗为诗经,书为尚书,易为易经,三千弟子出七十二贤人,可道者道也,能器者器也。
是夫子以上下也。

只是后人观之而不思,自侍为上人,然后自行其是,以分人而言道言器,可曾有几人反观自己能道还是能器?
言道器者,自是可道可器,是为彬。
自不能道器者,且不知耻者,不如井蛙,不如河伯,只是夏虫。
井蛙与河伯知耻,可为中,中可始言上。
至于如何言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是言者之彬,观其效,则是那中能不能亦为彬者了!

至于东鳖之识,河伯之惑,北海之斥,又是方域之外视了。
东鳖河伯北海只是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之意,法阴阳之数,合天地之道,无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