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体系构建——7.24药山分享
一、课程内容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和层次
1、我是如何开始进行知识管理的
痛点一:看过的书很多,但是用不上,记不住,找不着。
痛点二:知识管理四原则——战隼
不把收藏当学习
不把阅读当思考
不把存储当掌握
不把信息当知识
2、知识管理的本质
知识管理的目的:
目标管理:作对的事情
行动管理:把事情做对
知识管理:把事情做好
知识管理的本质:
知识管理都哪里哪些?
知识,资料,信息。
那知识管理是不是就是收集、分类、存储、整理,以便用的时候能够检索出来。这么简单么?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收集、知识消化、吸收、积累、创新,让自己价值提升。通过系统运作,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本质:输出成果,以输入开始,以创新输出结束,简单说就是:用得上,找得到,吃得下,长的壮。
个人知识管理是根据个人的目标和需求来建立的。所以很难有一本书能帮你梳理明白,更不可能照方抓药。
3、知识管理的层次:
初阶(输入):收集,把好入口关,让信息井井有条。
中级(框架):怎样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一套方法论)、如何高效在自己关注的领域里学习、依托知识的框架快速成长。
高级(输出):重视输出。结果导向。将知识整合为产品。
(二)初级知识管理系统如何建立
初级建立的目标:
信息收集、分类存储、检所查找
收集的种类:
电子文档信息、实体文档信息、大脑中的灵感
(三)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论
1、澄清三个概念
【个人知识框架】指在某个领域中掌握关于涉及该领域基本知识构成和原则方法。纲举目张,提纲挈领。
【个人知识体系】指自己在某个领域中,建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掌握了这方面知识的内部规律和联系,能够融会贯通的去理解知识,可以跨界的使用和创新知识。融汇贯通,举一反三。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指在一个领域中,对于知识收集、积累、消化、分享、创新,最后建立起知识体系,产生成果的整套系统。成果导向,流程流畅。
差别

2、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一个本质:输出成果
本质思维
两种导向:问题导向、期待导向
问题导向:自下而上
期待导向:自上而下
三层解码:碎片化信息的整理
- 本身传达的信息知识
- 对内容的反思和定性
- 对形式和内容的洞察
高纬度理解事物的方式
- 小孩吃饭,在于是否可口
- 家长,在乎饭菜是否健康
- 美食家,在乎如何做的,怎样摆盘
维度增加,带来新旧知识的碰撞
四个问题:打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壁垒
- 我已经具备哪些知识
- 我学到哪些新知识
- 还有那些未知的知识(短期)
- 还有哪些值得长期探索
五个关键词:证明
真正掌握一件事情的标准:用五个关键词能概括,每个关键词能展开来阐述一个小时。
二、答疑部分
【提问】您刚才提到了新知识解构旧知识,我没太明白,为什么不是旧知识解构新知识呢?
回复:所谓新知识解构旧知识,其实是用新的理论和方式去审视和回答旧的知识的过程。新的知识能解答旧的问题,渐渐就可以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提问】我看的书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里面有大量抽象的词汇,比如“先验图形',"先验综合”,“超验”,“物自体”等等不知所以的词汇,一看就要头晕。请问药山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搭建知识构架呢?
回复:如果你确定你需要彻底了解这本书的话,分两步:
1、快速过一边(检视阅读),了解他说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
2、详细阅读,逐句分析(分析阅读),直至彻底吸收掌握
【提问】阅读一本书做了思维导图笔记,这个算输出成果吗?
回复:算成果。所谓成果最小可能就是你的笔记和感触,导图也算,但我们应该不断打磨和提高自己成果的层次,比如读完以后写书评,能不能发表?能不能讲给别人听?能不能开发出输出自己的方法并分享,能不能写成文章甚至出书等等。
感受
1、需要建立收集箱笔记本组。
2、原来知识管理的本质是输出而不是输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很震撼。所以什么分类啊、标签啊,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价值提升。
3、衡量一件事情是否真正掌握的标准,其实蛮高的……找找自己是否能达到这个标准的特长或本领,感觉有点困难……
4、框架、体系和系统。其中框架比较好理解,但是体系和系统感觉还是有点难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