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洞察力?
近日搬迁,在连当了三天的宜家木匠后,闲下时间着手本周的笔记与题目,想起了之前想聊的一个词叫洞察力,结合采铜的《精进2》,也来聊一聊感想与体会。
1.什么是洞察力?
想到这个词,突然让我想到一个彼时的同事,因为我们每次跟他玩狼人杀总是会一击必杀,开局没多久,就一一点破每个人的角色,最后扬长而去,留下一桌惊叹,我那会儿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但是不知道如何形容,近日看到这个词,才觉得他是真的洞察力非常惊人,时常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一个字来概括一件事,一针见血给你点明本质,有时候会让你有茅塞顿开,一眼胜读十年书之感。
那么什么是洞察力呢?我们拆开一看便知。洞察比较像是看穿,像一个洞一样深入、清楚地察知,那么什么是洞察力呢?就是这个看穿的能力,就像是一个CPU一样,能够迅速运转穿透信息,发现事物的核心矛盾,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叫做洞察力。
为什么说是发现事物的核心矛盾,而不是问题呢?我们可以把身边的每一个东西,都当成是针对某个矛盾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集合。问题是一个单一的待解决的事项,而矛盾则是一组相互制约的问题集合。比如罐头,是食物保存问题的解决方案,组建一个团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解决方案。这个是问题,他对应的目的也是单一的。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拆解,你会发现矛盾就会出现。罐头不仅要更密封,更结实,也要更容易开启,就是一个矛盾,比如一个团队,人数越多,沟通成本就会提升,也是一对矛盾。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一组相互矛盾的集合,而找到这个集合,就是洞察力的体现,是找到关键的问题高级线索。
2.训练洞察力的几个方法。
(1)一回熟,二回生。
这里与一回生,二回熟刚好相反。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深入观察,是因为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多,而观察不够的原因,往往还跟我们的熟悉程度有关,因为太过熟悉,所以视而不见。那些熟悉的东西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背景,不会去特别关注,因此也难有洞察。如果你把熟悉的当成陌生,你就会重新开启一遍思考,去掉原来的这个事物的认知,重新构建认识,也许就能够有新的体会,比如3M公司,有一条业务线是生产胶水,胶水的粘性一般都是越粘越好,有一个科研人员刚好反其道而行之,摒弃了胶水必须越粘越好的认识,而研究出了粘性很弱的胶水,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便签纸的始祖。所以,当我们一旦把一个东西从原本的功能上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它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用途,而那些生活中我们忽视的背景,就像是一片灰暗地带,点亮它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2)片面的深入观察。
这个方法其实不难解释,一个事物有很多维度,我们每次可能只能看到一个片面,但是需要深入的挖掘。比如你看一支铅笔,如果只看材质,你会发现,铅笔就是由石墨的笔芯和木头组成的,石墨比较脆,而木头会比较坚硬。那么,这么坚硬的木头,是如何将铅笔芯放进去的呢?这就是一组矛盾。进一步观察,你会发现铅笔的横截面,像是两个半圆,再一想,我们就会明白,铅笔的工艺不是直接插入整块木头中,其实是先将笔芯插入半截木头中,然后让另一半盖在上面。
比如再说看书,你会发现,沿着某个维度单独深入一本书,也会很有意思,比如六神磊磊读金庸,武器,人物,武功,门派,性别等等维度都可以单成一册。再比如说,我们在工作中重复性的工作很多,如果每一次都能对其中的一个维度进行深入观察, 可以将一组并行的复杂信息重构,变成一组一组的串联信息,可以变得通达和透彻。
(3)模块化观察。
第三个部分,像是拆解小模块。这个方法其实很常见,但是如何能用到更细致的地步,就是另一种境界了。比如日本有名著名的厨师,做了一辈子的天妇罗,其实就是油炸,但是他们是如何做到更为细致的呢,对方把虾还分为了两部分,虾头更耐炸,所以多炸一会儿,最后在拼装在一起,让虾达到最佳口吻。
再比如深圳的大芬村,是世界著名的油画产业基地,是如何解决油画的模块化的问题的呢?按道理这样的产品很难标准化生产,除非用激光打印,但是那样质感又差了,最后如何做的呢?一个工作线,每个人依次落笔,有人画蓝天,有人画树,有人画云朵,拆解成一个一个小模块,就能设计出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
想起了那句老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金词银句】024期:
1.知识,技能和态度
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他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的那些规律。什么是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做过,就永远不会真正知道的事情。什么是态度,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2.费曼技巧。
是指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就不明白了,这些,很可能就是你的薄弱点。
3.六顶思考帽。
代表信息的白帽。充分收集数据,信息和所有需要了解的情况;代表价值的黄帽,集中发现价值,好处和利益;代表感觉的红帽,让团队成员释放情绪和互相了解感受;代表创造的绿帽,专注于想点子,寻找解决办法;代表困难的黑帽,只专注缺陷,找到问题所在;代表管理思维过程的蓝帽,安排思考顺序,分配思考时间。如何用呢?白帽先行,黄在黑前,黑后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