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谈写作

读了那么多写作书还是写不好文章?原因在于懂术不懂道|《怎样写作》

2017-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果子不能敲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是从小到大困扰我的问题。

读书的时候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得不看大量的“优秀作文”,也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周进行写作训练,但在面对写作题目的时候,仍然常常无话可说。写作一度成为让我想起就头痛的事。

但是在叶圣陶先生的《怎样写作》中,我发现写作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

《怎样写作》是叶圣陶有关写作的文章合集,共收录了二十一篇长段文字,对于指导语文学习(尤其是应试阶段语文老师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像很多畅销的写作书一样,具体到用词造句这样的写作实操技巧,而是从宏观的概念上谈如何写作。

也就是说,这本书不会告诉你如何描写花草塑造人物、如何用标点、如何用修辞手法……而是侧重于描述有关写作的宏观认知。



一、文章怎么写?

有写作的冲动却写不出自己所想所思的感觉——材料与表达

我们常常会产生写作的冲动,然而写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却让自己很失望。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平淡无味?我们过去常常归结于自己的文笔不够好。

然而文笔是一个很“虚”的词,如何提高文笔更是一个太过广泛的命题,不具有实操性。真要修改一篇自己觉得不满意的文章的时候,按照“文笔”的标准来修改恐怕无法下笔。

在《如何写作》里,叶圣陶先生认为这是“组织”的功夫没有做足。

相比“文笔”,“组织”这个词的指向性就清晰多了。

写作的过程是先有材料,然后组织材料。所以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材料结实,其次要表达到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材料空浮,那么文章自然写不好。可更多时候我们是有了写作冲动,真实的受到了情感或是美景的冲击,想要记录下某一件事或是某一刻的感受,却不得其法。

那么问题就在于——有了材料却不会组织。

关于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写作》里给出的经验是:围绕中心安排各部分、删掉与文章主旨不相关的信息以及叙事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入手。

与此同时,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习惯——语言表达意义要完整、用词要准确、谨慎使用连词助词。

二、从文章通顺进阶到好文章

关于文章通顺和好文章,叶圣陶先生也给出了标准:

文章通顺的标准——用词恰当、篇章结构

好文章的标准——诚实、精密(精密的表达情意)

这里最具有参考意义的就是——精密。

从小我们就写日记,长大以后我们也许会在旅游之后写游记。不论是日记还是游记,常见的内容是记录下一天中发生的事或是看到的美景、吃到的美食。

到旅游社区去逛一圈,很多游记除了图片精美,内容上实在乏善可陈。究其原因,我觉得恰好是不够“精密”。

也就是说,这些文章只注重记录,而没有从中表达情意。

文字里要有由写作者深至地发见出的、亲切地感受到的意思情感,而写出时又能不漏失它们的本真,这才当得起“精密”二字。

而要写出好文章自然少不了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因此在修改时哪怕是一字一句都要思考修改前后意义会有什么不同。

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读一读文章,读起来不通顺那么必然是要修改的。

三、写作需要哪些训练?

写作练习:—要真情实感,写自己有感触的东西、理解的东西;二要勤联系,可以写各种短小文字进行练习,小品、随笔、杂感、速写、特写、杂文这类短小的文体都很适合练习。

阅读练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不能马马虎虎的读书,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要有所得。


叶圣陶先生作为教育家,在写文章时很多时候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的,因此这本书里很多想法非常值得教师来读。与其说这是一本写作书,倒不如说是一本教育理论书。

尤其是他认为其时的写作教育仍受到八股文德影响,我觉得对现在的教育仍有启发。

翻看一些初高中生的作文题,会觉得无从下笔,因为一些题目对于初高中而言很难有真切的感受。没有扎实材料作为基础,自然很难写出好文章。

在整本书里,叶圣陶先生一直在反复强调材料的真,要诚实表达所思所想,也许这就是大道至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