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国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为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
为何三国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为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三国初期,为何那些“有米”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帮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
要知道,这一凑,就是他们的整副身家呀,他们是富得没地方花了吗?他们怎么那么看得开呀?毕竟,他们的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呀!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看法,现在分享出来,供大家分析思考。其中,第三点是关键。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一、乱世想守财?想得美!
在三国乱世,“没米”的人,总是惦记着“有米”的人的。
如果“有米”之人没有武装力量的保护,那么,被人烧杀抢,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且,吝啬之人,还很容易赔上全家几十口人的性命。
所以,在乱世之中,“有米”的人,想守财,根本守不住。能保住小命,已经很不错了。
二、那不是疏财,而是投资
其实,疏财只要疏对了人,等到那人发展壮大,变成了大佬,甚至掌权了。
那么,“有米”的人给他们的,就是他们发家的种子基金呀!他们对那股势力来说,就是父母。当那个人做了大佬,能不报答他们吗?
到了那时,“有米”的人,就可以继续“有米”,而不用担惊受怕了。因为,那时的他们,有了一个棒棒的后台,谁还敢对他们杀杀杀!
所以,在乱世中,疏才的本质,并不是疏财,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
三、不给不行呀!
叫“有米”的人借银两起家的人,都是一个有上进心,有心组织部队打江山的人。那些人有的是意向,迟早会弄出个名堂来的。
如果现在不借银两给他们,使他们怀恨在心,那么,等他们成了一股棒棒的势力以后,定会让“有米”之人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如果现在不随了他们,要是他们一时想不开,直接带人来抢,那就真不知道是谁想不开了。
毕竟,人吝啬的不应是“米”,而应是命呀!
以上,就是我对这段历史典故的三点看法,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欢迎留言讨论哟~
关注我,每天讨论一个历史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