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学创作简书风景

那年重阳

2020-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风糖_

文/风糖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年的重阳节,我和儿子跟随朋友的义工团队去一家养老院探望。

大家都带上了孩子,想去给那的老人打扫卫生,表演些节目,也算是尊老敬老的教育。

这家养老院条件非常好,处处干净整洁,这个季节院里的花花草草仍姹紫嫣红,绿意盎然。

院子里搭了戏台,一些老人正在看戏。

孩子们去陪老人看戏,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四散开来。

我走到一位老人的门前,想帮忙擦擦桌子整理一下物品。门开了一条缝,里面有一位阿姨,正弓着身子坐在桌前,背对着我。

敲门,她没有回头,再用些力,她终是慢慢地起身。

满头银发,被烫成伏贴的小卷儿,很利落。阿姨的衣服不是院里的统一服装,一件浅灰色的毛衣,上面点缀着黄绿的花朵,配了一条暗色的百褶长裙,她起身时如一朵优雅的兰花。

我说明来意,阿姨欣然请我进屋。

“不用打扫卫生,我这儿挺干净的。”阿姨的目光透过鼻梁上那副眼镜,静静地望着我。

见我有些无措,又说:“要不给我念一段书吧。”

这时我才看清,她身前的桌面上摊着一本书,书的旁边搁着一个放大镜。

“我的眼有近2000度的近视,看什么都模模糊糊的,耳朵也有些聋了。想看条新闻,就要用放大镜勉强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猜是什么意思。”

我连忙拿起桌上的那本书翻了翻。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原来是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书被反复阅读,已经很旧了。

有些页面窝了角,上面的一些句子被勾画出来,旁边还有小小的标注。

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这段话旁边,标记着“君也很喜欢在昆明的这段时日,难以忘怀。”君是老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吧,旁边画着一颗星星和一颗心。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                            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这几句也被勾画了出来,只是附上的字有些潦草,“人生很多岔路口,释怀。”估计是老人的手书,不知道是在什么心情什么年纪写下的。

征得老人同意,我拿起书读了起来。《人间草木》,先生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极真的情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文字间跳动着一颗从容豁达的心,道尽世间美好。

“ 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

这些语句只是读过,就仿佛令人口齿生香,心也跟着通透,明静。

阳光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跳上窗台那颗郁郁葱葱的文竹,一会儿在阿姨胸前毛衣的刺绣上奔跑。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微笑着,那一刻我猜阿姨是快乐的,她神情舒缓,厚厚镜片下面的眼晴里好似有了光。

我们又聊了一阵儿,老人原来在新华书店工作,一辈子都跟书打交道,也很喜欢看书。

朋友来找我,遂与老人告别。我特意向工作人员询问阿姨的情况,她是新华书店的一位领导,很有工作魄力,喜爱文学作品,没有子女,一生未婚。

莫名有些伤感。

走出生活区,来到院子里,戏台上正唱着四郎探母,台下坐了几十个看戏的老人。

他们身着统一院服,头发花白,有些老人也看不懂戏了,就坐在那儿发呆打瞌睡。有的老人还能津津有味的看个热闹,和我们一起来的小朋友被分派到他们身边陪着看戏。

儿子告诉我,他旁边的老奶奶用哆嗦的手费了好大劲儿要帮他剥橘子,最后还是儿子主动剥开了橘子,送给老人的时候,她说自己不能吃,一个劲儿地催孩子吃。

老奶奶再三交待孩子们,不要走,中午饭可好吃了,吃完饭再玩一会儿。

人老了和这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和忙碌的子女见一面都很难。

哪怕是在一家设施极好的养老院,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还是很寂寞吧?

走出养老院,看着头顶明媚的蓝天,忽地想到,趁着还未老,还年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读自己想读的书,去好好地活一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