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吻的心理觉察19-自我苛责

2023-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拿着号码牌徘徊

起因:

有一天去开车去买菜,买完菜从地库开出来要经过一条狭窄的小道,才能出马路,小道两旁停满了电瓶车,所以过道没有标准的两个车位那么宽。当我开车开到小道时,对面有两辆车也进入了小道,我后面也有一辆车。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感到有些不安,我看对面不动,我也说服自己,不动。当听到,哪里传来了喇叭声时候。我就探出车窗,示意对面车后退。经过两次,对面没有动静,第三次后,对面终于向右偏,示意我,可以两辆车并行开出去。我于是向右偏,看着360影像,生怕碰到旁边的电瓶车。对面的车也缓缓过来。大家都尽量往右偏,彼此避免碰到。当他开到我的左边的时候,他叫我再往右开,他还需要空间。我看着影像,还有一丝丝空间,往右边再打了一点。此时旁边有个骑着电瓶车的人,要开过去,看到我向右偏,没有空间了,他立马撒住了车。我又尽量的往前开。在极其狭窄的空间里往前走。

引发了什么不舒服情绪:在当下,我生怕旁边有电瓶车或者哪里刮到我的车是第一反应。当时,后面有车,对面,迎面而来的也有车。我作为车队的第一位,我必须要做出决定。当后面再次复现这个场景时候,我的自我苛责出现了,我会想到我以后也可能遇到相同情况,周围有朋友,亲戚,父母。他们看到我被指导,我出糗的话,会怎么看我。似乎有个声音在说,小事出糗还好,开车这件事情,会觉得我不适合开车,不够理性,也就是不够成熟。这种不够成熟,触发了我的自我苛责,上升到人格的批评。让我焦虑和不安。

现实情况:

理性去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当下,产生了不舒服的情绪。和之后,虚惊一场后,自我反刍后,不断推理,自我定位后,对结论产生了不舒服的情绪。

第一阶段的情绪的产生,不可避免。毕竟是第一次,本来心眼小。参数某种焦虑是正常的。也说明还是得多开车。多熟悉情况。这种情绪可能会慢慢减弱。在《内疚清理练习》这本书里提到,我们要体会,容忍情绪本身,要更多关注这种情绪产生的回避行为。当然做起来很难。但是必须这样做。要找到一把钥匙,当场景出现时候,脑子想起这把钥匙的时候,我们的能主动的调整,缓冲。需要刻意练习,也就是多开车。总结起来,目前的钥匙是:

1、开车要慢,特别是拐弯,退后,小道,一定要慢,主动唤起慢慢慢的意思。因为这样才不会有意外。

2、当开车时候很焦虑的时候,想想《内疚清理练习》这本书说的,警惕情绪产生的回避行为,会有大概率害处的时候,主动让脑子冷静下来。

3、实际上在这么窄的道上,过车,是有风险,你的风险报警器,比别人高。也是好事情。实际上,这样车才能减少风险。也是对的,不是错的

第二阶段不舒服情绪的产生。是推理之后的。认知后的。针对不同意见,批评,联想到其他人看我,没面子,不成熟的定义,内心产生了不安。

那么这整个过程,客观来说,别人没采纳你的意见,然后你听别人指挥,会车,过极度狭窄的道。会让人丢脸吗?

实际上我没办法下定义,我主观上觉得,自己丢脸的。丢脸的点有几个,其中最刺痛的是我的不安外显了。让别人觉得我很容易紧张,不适合开车,乃至上升到人格评价。

那不安外显,容易紧张不适合开车,乃至上升到人格评价。客观来说,容易紧张确实不适合开车,因为这关系到

生命。

但是我是容易紧张吗?我会一直紧张吗?我调整不过来吗?我经过练习,慢不下来吗?稳不下来吗?

答案不是肯定的。有迹象表明,我可以主动控制自己,也就是不是别人说的那样。至少部分不是那样。是不是看的太重了呢?在这一点上脱离了,事实呢?

想到这里,不安就减弱了。

结论:首先是,刻意练习,在开车前,慢慢开,特别是关键节点,开好,这是原则,是你不会一直不安的现实条件。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这一点。这是你开车安全的唯一保证。在遇到矛盾情况的时候,要冷静,在有情绪起来的时候,回到《内疚清理练习》这本书说的,关注情绪产生的回避行为。容忍情绪,让平静之光回到现实。同时记住,一次两次,不会成功,有进步就行。毕竟要改变脑神经的反馈机制,连接,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是值得的。

针对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我要冷静的问自己,我是这样的人吗?现实是,我会一直这样吗?如果不是。就没必要理会外界的评价。因为我只是暂时是他们讲的,我不是永远,有迹象表明我不会是他们讲的那样。所以不必在乎。不必在乎了,那就可以切断这些损友的联系或者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你不需要再这样的反馈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