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活动11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9人  幸福就是刚刚好

组织活动要注意人数和要解决的问题,要找到商业价值,要准备好内容和具体实施者(在聚光灯下的人,演讲者),要对活动予以足够的重视,有提前量准备,有计划,提前赋能决策者,要做好条线协调和信息同步,对场地有充分了解,找最好的合作者,如果长期做,要有“绝不创新”的底线,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1. 一场大型活动,必须能够成为观众和参与者的“社交货币”。所以,现场合影点的安排、活动中可供拍摄的场面、甚至事后便于转发的“金句”、能够在不同场合被二次引用的内容片段等,都是用户服务的一部分。“啊,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受,才是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最终服务。

原来你也在?社交的媒介,将一场活动办成参与者的共同话题:那场活动,我也在,“有照为证”啊。他的哪句话说的特别好(金句),要给别人“晒”的机会,(这场活动有价值、重要,值得炫耀)给参与者荣誉感。
照相点的设置,可供拍摄的场面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了。

使“活动”成为观众和参与者的“社交货币”。货币是有价值的,是体现价值的特殊商品。是商业价值的体现者,而社交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第三级,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也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阶段,不为生存和安全这些基本需要担心,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社交就是精神需要的最初级阶段,有了这个认知,就会知道有一些线上交流是不能替代线下交流的,这也是一些电商企业回归线下实体店,提出新零售的“底层逻辑”,线上社交要回到线下,电商把它叫做“体验”。
在同一场活动里,在同一个“场”里,在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需求,就会使“一场活动”变成“社交货币”,那岂不是天天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会得到社交货币?),但我们好像遗忘了很久了。有时候网络上的验证码,只是为了验证“对面网络上的你是一个人”。
原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共同发展,来自于“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古语。现在可以理解“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级的阶段。
“信任飞轮”来自于良知量能,来自于社交货币的考量,社交恐惧症是因为缺少“社交货币”,多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就可以,但一场活动会耗费多少精力?怎样看待一场活动的价值?怎样创造更多的“社交货币”,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在目前的活动中,交付怎样的价值给用户?


如何组织活动11 如何组织活动1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