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问题研究
话说这本书好有意思,最吸引我的是近代认识论问题的现代解答与历史哲学问题这部分,偶喜欢反驳[可怜]
大一看西哲,看到芝诺那里,就总想抠搜漏洞,比如二分法——想要完成全程,就必须完成全程的二分之一,以此类推,永远开始不了,也不可能完成全程。
我想:照这个道理,根本不会有"全程"这个概念,因为如果想要产生一个"全程",必须先产生全程的一半,以此类推,永远不会有一个"全程"。甚至表达本身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你想要表达一个命题,那需要先表达这个命题的一半(或者一部分),以此类推,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所以既然芝诺可以表达出这个"悖论",那就说明他其实否定了这个悖论本身,因为这个表达方式本身是违反他所想要证明、表达的东西的。(当然我觉得这个解释不太对,好像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还是等着好好学一学逻辑学吧)
而且芝诺ABC三行数列那个,看了好几次都看不明白,不知道他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后来抛弃了自己的物理知识(描述事物运动的参考系)才勉强明白[尴尬]
不过这些倒全当是自娱自乐了[呲牙]最终还是得牵扯到人身上。
暑假看西哲整理的笔记,唯理论和经验论那几章旁边写了很多疑问,但那些疑问不全是反驳,更多的是因为对那些人物的思想了解的不全面。但在我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学哲学的时候,看看那些疑问,自我感动一下,觉得还是可以的吧[捂脸]
不过这本书在评价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转换的时候,说"后现代主义哲学确实包含着许多消极因素,例如……,以上特征就决定着后现代主义不可能成为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哲学",有点无奈……[呲牙]
以前只是觉得很多事情没有意义,但今年在备考的时候又进一步觉得:正是因为无意义是绝对的,所以有意义才是相对的,是可以从不同方面解释的。因为我不能为一个意义找到根基(但我好像也可以这样反驳:当我想要为有意义找到一个确定的根据时,正说明我赋予了这个"确定的根据"以肯定的意义,所以实际上对无意义的判断还是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的。然后偶尔脑子里又在想怎么反驳这个反驳后来发现这好像是本体论的问题)。
虽然有时嫉恶如仇,但不代表世界在我眼中就是非黑即白的,当然知道有灰色地带,但我是将基色定为黑的,灰色只是黑色混合了大量白浆的结果。我只是希望在这个黑的基础上,白浆更多一些。
哎,其实我学哲学也没那么纯粹,一直都是喜欢写东西,希望学会哲学思考以后写出来的东西有深度一些。王小波,人大逻辑学专业,他的小说最感动我的应该是《万寿寺》吧,一个故事,可以有无数种结局,不断颠覆,读的过程只觉得有趣,但读到最后有想哭的冲动,那些文字明明没有煽情,是那种思想让人动容。上课,老师说起诗意的世界,总是喜欢提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人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引用,会提到人与自然,人的生存,语言等等,或者在讲古诗词的时候提及。但讲这些感动不了我,我心中的诗意是动荡的颠覆,有无数可能性的想象,与现实关联好像不太大。(可能是对现实太失望了,所以才会不经意间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