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基于RabbitMQ的消息总线架构设计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起码

初衷

为什么要设计消息总线(对消息队列进行二次封装),而不是让各业务系统直接使用RabbitMQ、Kafka、RocketMQ这样的成熟的消息队列呢?
如果业务系统比较简单,确实不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直接拿最成熟的开源方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在复杂的多系统下、多人分工合作的场景下,直接使用成熟的消息队列一般都会面临以下问题

  1. 开发难度大,各系统间分别隔离,需要关注消息中间件的各种复杂繁琐的配置,关注不同的消息则需要对接不同的消息队列
  2. 维护成本高,各系统或团队需要分别管理消息中间件、处理各种服务异常、(消息中间件的高可用、业务的高可用等)
  3. 管理难度大,没法对消息的生产和消费进行业务管理,也不方便对消息中的敏感数据进行权限管理
  4. 扩展成本高,无法统一消息系统扩展功能,如路由、延时、重试、消费确认等
    总结消息队列是一个面向技术的接入,重点关注消息队列的配置、接口对接;而消息总线则是通过屏蔽部署、分组和通信等技术细节,实现一个面向业务的接入,重点关注要接收什么消息。

架构设计

消息总线屏蔽了消息发送、路由、分组、存储、消费负载、通信、高可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对业务开发者来说只需要调用生产者或消费者SDK即可,简化了接入流程并提升了可靠性。
消息总线整体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基于RabbitMQ的消息总线架构

消息体

为保证消息在整个流程中减少复杂度,将消息体设计为如下统一结构


消息体设计

高可用

消息生产高可用

由于作为一个总线应用,会对接各种结构、语言、复杂度的系统,各系统的可靠性及处理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最直接想到的问题是各种类型的消息是否会相互干扰?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了解到生产者发送的消息在经过Broker(SKD)时进行了路由、分组,具体策略如下:

  1. 多分组消息间:消息总线可根据业务、流量等维度进行物理隔离,保障各消息不会相互干扰
  2. 单分组消息内:在一个分组内消息总线可通过如下控制策略保障互不影响,具体设计如下


    分组内消息保护策略

消息经过Broker默认会进入一个RealTime Queue的队列中,Deliver集群中会有多个Listener监听RealTime Queue,在Deliver服务内,通过Dispatcher来控制消息并发及总数,当某种消息的发送量超过阈值时,就会触发处罚策略,将消息转发到Async Queue中,避免消费Worker都被同一个类型的消息占用,而Async Queue会被独立的Deliver服务监听进行消费,不影响RealTime Queue的消费,如果投递失败则会进入Retry Queue,满足一定条件后将会继续投递

消息消费高可用

为了保证消费时的高可用,Deliever集群在负责进行消费协议转换之外,也做了一些策略来保证消费端的高可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