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简友广场

【菊然一得】《阅读的旅程》阅读札记(三)

2020-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雏菊

    今天继续阅读张贵勇老师的《阅读的旅程》这本书。

网上读书该不该提倡

      张贵勇老师认为,网上阅读是一把双刃剑。他通过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和北京市史家小学校长王欢,两位老师的观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北京市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语:

      教师多接触网络可以缩短与外界的距离,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王欢指出:当前教师需要警惕的是网上阅读的功利化。急功近利的阅读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时间的沉淀,因此读书再多也无法真正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她建议,网上阅读关键是聆听不同的观点和声音。“由于网上信息纷繁芜杂,务必要养成不轻信的习惯,对各种教育理论和知识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甄别力,不能百分之百地吸收。真正的系统学习还要从教育经典入手,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看来,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

        刘教授认为,过度依赖网上的视频、图像信息资料,会降低对纸质媒体的阅读兴趣,可能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平面化、碎片化,思考、创新、质疑能力将逐渐减退。而且,网上阅读有时候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也不适于个人深刻的反思。他提醒老师,在网上阅读时,要注意和网下阅读的配合,不能一味依赖网上阅读。

人文社科类图书受教师青睐

王欢认为,对人文学科类图书的喜好,反映了教师精神世界的强烈需求。在现代社会,人文社科类图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文化素养,更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对于塑造教师良好人格,气质和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就像做一次精神的广播操。

      “教师喜欢阅读人文类社科图书,是一个积极信号,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刘铁芳说,教师就要有文味道,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需要以人文阅读为基础。

图书馆尚需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原馆长阎衡秋指出,学校教育的应试模式导致教师的眼里只有教科书、教参和教辅,没有教育名著。

      他说:“从全国情况看,图书馆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缺少投注管理相关的知识,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也不如语文、数学等学科老师。加上缺乏激励措施,使得这部分教师大多以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工作。”“图书馆建设不够重视,经费投入寥寥可数,图书管理不够规范,致使藏书不多,副本过多,新书很少的情况长期存在,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发展上的恶性循环。”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改变对图书馆的定位和认识,即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图书借阅,而是信息交流的场所。图书馆老师的职责也不是简单的卫生,而是全面参与学校的科研。

      让学生爱上读书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每学期开学给新生开讲座,通过解答“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你会不会读书?你会不会选书?等问题,把学生引上看书爱书之路。而且,他制定了无限量借书制度,举办书迷会和阅读之星,与兄弟学校联手举行专题读书联谊等活动,选拔志愿者,让他们深度参与图书馆的购书和选书。

      在闫衡秋看来,在网络时代,学校图书馆,要在引领学生的阅读和为教师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