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1:读者是情绪化的
在倒数第二次集体阅读任务中,我们共读了《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一书第九章的最后三节。
一个突出的感受是:要记住,读者始终更多的是个感性动物。
感受到、激发起和照顾到读者的情绪,比强大严整的逻辑说理,更加重要、更加抓人。
其实,Spenser在整本书里都有很多处对此的揭示,比如他反复强调讲故事的重要性,原因也在于读者更多地是情感的动物。
由于要细致关照读者情感情绪,所以Spenser强调写作中通过具体细节和鲜活案例营造画面感的重要性,强调观点的表达一定要爱憎分明,要“情绪化”。尤其是后者,让人颇受启迪:
除了画面感,我们的文字还要情绪化,就是观点一定要鲜明。你想要读者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是愤怒,还是和解,就要让读者能强烈地感知你的情绪,并跟着你的文章发生情绪的变化。
要做到这一点,写作的时候你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情绪,这样你的文字才会带着这种情绪传递给读者。如果你对一件事丝毫没有热情,就算写出来,读者也感受不到。人心都是敏感的,从心里而来也将会走到心里去。
这与通常写作中的中立、客观的追求,是不同的,显示了注意力写作应当尤其把读者的情绪摆在首要关照对象的位置。
这种对于读者是情绪化的认知,还体现在对结尾的处理上:
请记住,读者转发你的文章的那一刻,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性的。
所以,设计好的结尾,就相当于“我们带球过了半场,来到对方禁区,就缺临门一脚了。” “结尾刺激转发”(给出让读者转发的理由乃至便利),就是我们的临门一脚!
Spenser还在这里分享了一个设计结尾的心机,显示了他把“注意力写作”的用户思维原则贯彻到了怎样的程度: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我一般给文章设计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读者写推荐的那句话。这就是用户思维。你想想,用户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忍不住转发,这时候,他需要一个评论语,他脑子里最深刻的也许就是最后一句话,我刚好给了他,多好呀。
读到这里,不禁感叹:对于读者来说,Spenser既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又是一个无微不至的爸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