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最近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读书对我有帮助吗?
细细回想半生,总是天生的性格左右着我,而这天生的性格中,却没有多少可以让我成功的成分。胆小,懦弱,急躁,固执,语气生硬……也因此,纵有宏大的理想,因胆小、懦弱而止步。因急躁,语气生硬,被领导误解,与同事产生很多口舌,与老公有了很多争吵。今天,当我再次与老公争吵时,突然就有那么一个念头,我读的书、明的理呢?
我不敢说自己读过很多书,但与我周围的同龄人相比,我是读了很多的。小说、散文、诗歌、名人传记,读了不少,也有涉猎哲学。单单说今年,相继读了迟子建的《额尔古那河右岸》《烟火漫卷》,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止庵的《受命》,冯骥才的《艺术家们》,格雷厄姆·格林的《人性的因素》,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过的路》,莫言的《晚熟的人》,中村恒子与奥田弘美的《人间值得》。目前在读蒋勋的《蒋勋说宋词》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每一本书上,我都用红笔作了很多标注,读书感悟随手便写于书的空白处。但放下书,回到工作、生活中,却又把很多感悟抛之脑后,事情发生的刹那,依然用自己的本能去处理。每每过后,都会有一种挫败感。恼自己: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是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可是,能说一点作用没有吗?有用、无用,怎么衡量呢?现在对许多事情、对许多人,包容性更大了。没有了非黑即白的两级认知。事情发生后,对自己的反思更多了。不再那么云里雾里不接地气了。给小侄女讲故事,不会像我奶奶当年给我讲的都是鬼故事。在陪伴小侄女时,会把读书心得通俗地说于她听,幼小的她是没有长大的小树苗,我浇灌给她“书”,祈愿能改变我们家固执、急躁、语气太耿的遗传基因,让她顺遂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也常常被别人真诚地夸赞“你的气质真好”,这气质里,是不是有古语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呢?书上的东西是不是在我不知不觉间,注入了肌肤呢?
唉,有用没用随他去吧,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