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T·互联网@产品

【设计访谈:吴卓浩 x 马力】设计师如何找到好工作?

2017-05-19  本文已影响1210人  马力_可能性与大设计

这篇文章是吴卓浩老师前一篇访谈的第二部分,查看前一篇文章请点击

【设计访谈:吴卓浩 x 马力】学校的经历对之后找工作有什么影响?

吴卓浩,经历:INWAY Design 创始人,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Google 中国 UX 团队创立者和负责人。卓浩同时也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IXDC 国际体验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中国网络与未来社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北京设计学会服务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卓浩老师是如何创建Google的用户体验团队的呢?

卓浩:Google的用户体验团队其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环境。如果说微软的用户团队看作是海外的分支机构,所做的事情只是为美国总部团队服务,但是Google的用户体验团队其实是很独立的。一方面会帮助美国甚至是全球的用户体验团队,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在中国,为中国,并且帮助整个亚洲。所以说不仅仅是中国的用户体验团队还有韩国和日本的用户体验团队,甚至是研发团队,我在初期都进行了很多的帮助,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说iGoogle 自定义的个人主页,就是我和韩国的用户体验团队共同推动的。 我加入Google之后,正好赶上每年一届创想几年后的Google是什么样的一个大会 我讲的就是iGoogle

Google的团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团队。从人员角色上来说,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用户体验设计, 当然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跟别的不一样,Google的风格是非常简单,所以线框图出来之后,风格颜色填进去就是成品了。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师 UI 大部分偏向交互设计,Google的视觉设计是另外的一个小团队是doodle团队,画Google节日的。Google非常注重用户研究,所以在研究员的职业划分里有也区分,有综合体验的,也有偏数据分析的 由数学分析,统计学背景,有一部分前端也是用户体验团队里的。比如豌豆荚 CEO王俊煜,各个团队都非常喜欢他,因为他不光是做设计,还会写代码,不像其他设计师需要等其他工程师。本人最早年的时候,前端代码都是我写的。很多工程师喜欢写核心代码,没有人想写前端代码,第一个专职写前端的工程师2007年才招到的。还有一点,在很多外企当中,不是所有人都有正式身份,还有一种人叫Vendor 跟外包公司签的合同,被派驻到外企工作,用户体验团队中有很多是这种形式。其中有一位也是我想重点来说的他是小米全权负责UI的金凡, 第一次申请Google设计师,能力不够高,加入了创业公司,他一年之后又重新申请了,看到了他一年内的做出的工作成果,让我有信心有动力去向总部去申请,所以他第二次申请的时候,以vendor的身份加入了用户体验团队,两年之后转正,成为了Google的正式员工。所以说只要努力 做出好的作品,就一定有机会,如果说没有机会有正式的名额,先成为vendor也是一个可行的路。

马力:用户体验设计只是第一步,我们常常说「大设计」,设计是要不断往前和往深发展的,一个设计出来,还要有后续的如何推广、如何竞争等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区间,让自己往更大的设计上面走。在企业当中,推动能力也非常重要。一件事情往往不是只依靠自己或者一两个人、一种专业背景的人能够解决的,需要跨团队和跨部门的协作,这就需要推动事情往前走。需要自己有很好的能力积累,也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

卓浩老师在创新工场帮助企业筛选和培养了500人以上的设计师,请问这个过程中,对于成长中的设计师,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卓浩:补充说明,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所谓的靠谱的大公司,公司文化,很多人即使是从Google离开了,但是身上还是有Google的烙印。Google的文化是什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有一个词,叫googlely,做一件事情,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在Google会怎么样,在Google呆过的人,经过这样的团队之后,心里就有非常清晰的价值观。市场上有很多, Google离职出来的员工,在这些团队当中,大家都可以找到相似的东西,特别正能量的东西,特别有理想有信仰,有爱心,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些东西可以在马力老师写的如何准备自己的作品集中看到(详情-如何准备作品集?)。那另外一方面如何在作品集当中,在面试当中,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自己真实的能力,如果我们反过来看,在招聘者的角度,会重点考察什么,在创新工场当中,我在从几百个人里面筛选和培养用户体验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在2010-2012 我们所招到的最早的一批两三百人,是从三四千份简历里筛选出来的。这不是我们主动去找三四千份,而是主动投简历过来就有三四千人。在这个过程里面,我比较深的感受是一方面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切的基础,怎样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的能力,尤其是真正能够看出是自己的,而不是行活或者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在这方面,Google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说在Google我们考察的是第一个方面,专业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分析能力或者说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个能力很容易理解,那么第二个具体是什么呢,对于工程师来说,这是是算法,要算一下全北京加油站有多少个,提出估算方法。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流程,怎么样最好,我们开发出了相映的考题对于交互, 视觉, 游戏美术的考题都不一样。在面试过程当中,现场出题,有10分钟的时间, 现场能够展现如何分析这道题如何解这道题,如何分析这道题,得到尽可能多的不同方向的结果。线下的题需要在几天之内得到好的结果,重点去看大家在过程当中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面试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道现场题,比如说,你从你自己随身穿的,戴的,用的当中找一个东西,告诉我有哪些好的点,哪些不好的点,对于设计师来说一定有很多想法,这个东西有好的点,也有不好的点,挑一个点,做一下解决方案,看一下有多少种方式能够提高和改进。

第三个方面是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师是高度依赖团队协作的工种。如何和团队协作能够产生更大的战斗力,在这个环节需要你来介绍在过去的工作当中有哪些做的好的,哪些做的不好的。这不是说要你光讲好的东西,因为不可能一切都一帆风顺,不要只说好的在犯错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助于面试官了解你,你是怎么样来应对问题,我们会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进行哪些改进,在做事情上做的更好的。

第四个方面,了解团队文化方面,也就是说是不是一路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处理,当你遇到各种挑战、利益、诱惑的时候会怎么处理,听起来虚,但是其实是非常实在的,因为这个决定你和公司和老板是不是一路人。Google的广告遇到了跟百度一样的问题,但是Google被认为是更纯净的环境,但百度是饱受攻击。原因在公司文化层面,在我们讨论问题到最后会有ab两个选项,Google肯定是选对用户好的,而不是考虑如何为公司挣更多的钱。为什么百度会出那么多问题,因为它在文化里是有问题的,这是很多事情的决定性条件。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说面试好多时候会好像说,公司在考察我,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实,面试是双向了解的过程,面试也是在考察公司好不好,老板好不好,不要说一个公司很有名,那么一切都很好,不要进去之后大呼上当。在面试的时候,你想要了解的东西是什么,包括老板给出答案的本身,表述的行为,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条件,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公司,但是老板看起来没有那么靠谱,但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创业公司,一看这个团队很靠谱,老板很值得追随,这不是一个不好的选择,这在很多时候反倒是更好的选择。

马力: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很重要。良好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工作习惯,都能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帮助设计师成长。Google 对设计师重点考察的:1.专业能力  2.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考察,展现出自己的分析能力、在各个方向上的思维拓展的能力。从自己手头的产品,来分析有哪些好的点,哪些不好的点。这是 Google 式的标准问题(大家如果看到 Google 出来的设计师,面试你,一般都有类似这样的问题 ^_^)

卓浩老师在 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服务设计等方面也有很多积累,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建议给正在成长中的设计师们。

卓浩:补充说明一下,每个设计师背景和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找到方向 找到擅长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设计师是在自己专业领域做得很好的,有的设计师是综合能力突出的,有的设计师是很有商业思维的。比如说综合能力特别好的王俊煜成为了豌豆荚的CEO,比如说马力,他设计和产品方面也特别好, 商业方面的也有很深的思考,马力老师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有标准的发展方向,每个设计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个方向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第二个方向是新科技,什么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互联网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一路高歌猛进,互联网已经从技术积累期转到了技术应用期,就像科技革命一样,每次都是新技术发明出来,然后会下沉,不再是高新的,而是如何和各行各业更好的结合,产生更加深,更加广的对世界的影响,比如说o2o。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才刚刚开始,比如说媒体,电商,零售的,还有更多大量的没有被改造的,在这些没有改造的背后,互联网和用户体验在中间是会有核心价值,有核心突破点的。比方说与其说我今天要做一个最好的app,不如成为电冰箱行业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说教育行业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像服务设计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很棒的方向,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小故事,在2011年的时候我在清华有一个演讲,有一个清华的同学提问,用户体验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多前辈把好的机会都占掉了,我们还能做什么?这样是一个很大的误解。10年、11 年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从2011年到今天,涌现出了很多机会。其实与其说看过去,看有多少人已经占掉了多少机会,不如说我们着眼未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很小的领域中。

对于未来,有两个非常大的方向是我非常关注的,第一个方面是最新的技术,比如能源技术、生物科技都蕴含着大量的机会。这要求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对科技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比如在软件行业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你要了解工程师是如何研发的。任何一个领域当中,要做用户设计,要关注该领域的情况,才能产生好的产品。第二,要关注人,人不会快速变化,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的基本的需求是没有变化的,沟通需求,移动需求,和基础生活的需求,都没有变化,围绕着人本身,人的文化本身去发掘创新的点,这能够帮助你在纷繁的事物当中抓住能够突破的点,人的需求,人的文化都是相对稳定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对大家来说不用太过于迷信,一年一年,今年的趋势是什么,明年的趋势是什么,找线索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迷信。说回来,就像如何选择行业一样,真正去找让你热爱的,让你有使命感的地方,扎进去,深入地做,你就能获得你的一席之地,获得一个不错的江湖地位。

相关访谈:

【设计访谈:吴卓浩 x 马力】学校的经历对之后找工作有什么影响?

【设计访谈:轻芒创始人王俊煜 x 马力】没有专业背景,如何成为互联网设计师?

【设计访谈:轻芒创始人王俊煜 x 马力】从设计师到创业者,中间的差别是什么?


马力,超过10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产品经理,IBM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互联网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领域都有比较多的积累,同时,也是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的校外导师。

设计师入门与成长之路系列:www.jianshu.com/nb/9109761

产品设计与产品思维系列:www.jianshu.com/nb/880453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