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

【原创】企业、公司、集团的区别?

2015-06-13  本文已影响66人  老周巴布

通过三星企业的历程来讲讲解企业、公司和集团的区别,文章的意义在于明确一个公司的成长历程,与组织架构变化,以及不断变迁的业务核心等,让我们可以纵观企业发展的历史,对比到同样一个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所具有的内涵。

三星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小出口生意开始,三星在世界上已经逐渐成为电子行业的领导者。到今天三星的创新精神和世界一流产品以及流程都受到了世界的承认。以下通过时间表的方式梳理三星历史中的主要阶段以及里程碑,展示三星在商业领域的发展。

三星

发展历程分析

理解初创公司

初创时期的三星物产就是一个搞贸易的皮包公司,企业最核心的就是创始人李秉喆先生,当然还有他丰厚的关系资产。那个时候的市场需求是明显的,只要能用好关系拿到产品,再利用低价和民族主义情结,市场是不愁销路的。
这个时期我们很熟悉吧,多数的搞贸易的小公司就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到现在也还是如此。刚开始公司就是三五个人,一边负责找货、给钱、发货,一边负责接货、铺货、收钱,快消品行业的高速流转能够带来丰厚的现金流,薄利多销的策略很容易达成原始的积累。
这时候的公司的核心一个就是货品采购、品质控制一个人搞定;另一个就是搞渠道管理,铺货收账,还要处理一些退货退款等。不需要研发,不需要生产,不需要市场部,没有售后部,杂七杂八的最多弄一个综合部,什么都干点。

再到后来,这个生意越做越大,不仅要在本国采购中国销售,也同时也介入了生产,产品自然不需要过多的研发,初创阶段就是个山寨就能解决问题。这时候需要设立专门负责生产的部门。业务越多越大,队伍就要不停的扩张,原先的综合部的事务越来越多,逐步就扩展到行政、人事和财务的独立部门,这些基础部门为前端业务提供辅助支持,以保障核心业务链条的高效率运转。

初创公司结构简单、核心清晰,是我们理解商业的基本立足点。公司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战略规划,也不需要复杂的组织结构。游击战、闪电战是这些公司的拿手好戏,寻找市场的缝隙,一旦找到就迅速扩张,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并且敢于血拼:老子本来就是穷光蛋,不怕你穿鞋的。

初创公司的战略,就是老板的战略,初创公司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这时候的老板亲自在一线跑,跟客户打交道,跟产品打交道,跟政府打交道,方方面面都有一手新鲜的材料,不需要复杂的组织机构来提供决策信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做出合理的决策,即使是稍有偏差,也能凭借一线的反馈迅速扭转局面而不至于重大损失。

理解规范公司

现代管理制度引入了职业经理人,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家族企业里面也常常是三亲四戚占据重要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公司和企业的管控。

实现对企业管控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专业化,专业化使得权利比较分散,容易相互制衡,同时专业化的分工可以有效地产生相互依赖的链条,将个人的影响力减小到最低,而个人对组织的依赖却史无前例的严重。专业化的岗位也很容易进行训练和培养,专业人才也可以在市场上迅速得到补充。

专业化分工的好处明显,劣势也同样。一条简单的业务要经过无数个公司、部门、员工的手,积极的员工可以主动去衔接各个部分,推动业务的高效率交付。而不积极的员工则可以利用这个黑盒子潜水,很容易找到无数的接口来敷衍这个系统。而我们常常在面对这个复杂的系统的时候看不见核心,在非关键环节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代管理制度也造就了管理咨询行业。

规范的公司有规范的体系和流程,这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于公司的理解需要学习规范的商业工具去分析,学习规范的商业语言去沟通。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

规范的公司的战略与初创公司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战略常常是源自董事会、创始人的愿景和使命,因此必须有高管层能够理解并传达这种使命,并将这些转换为可实现的战略目标,经过中层、基层管理者逐级分解成可实现的任务。

战略的层级也有不同。超级大公司,比如华为,里面有很多产品线,无线的产品,数据产品,光网络产品,终端产品,服务器产品,芯片产品等(芯片和服务器可能是独立的公司)。他们常常将这些业务划归各个不同的事业部来管理运营。每个事业部的产品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就我熟悉的光网络而言,就有网管产品线,OTN产品线,PTN产品线,SDH产品线,MSTP产品线等等。再继续往下分还可以分成很多层级。目标经过如此长距离的奔袭,到达终点的时候,可能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设计,未来的组织或许是简单的、扁平的。

几个问题

什么是公司?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体,通过商业资源的整合获得利润。
什么是企业?
企业家所经营的公司。
什么是集团?
若干家公司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接受共同的母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