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

这么难,老板为什么还在硬扛?

2023-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管理顾问王荣增

我的一个国企客户前不久收购了一家民营企业90%的股权,按规定,这家被收购的民企需要让出管理权,由收购单位按国资要求建立或完善公司内部相关各项制度。这周我作为第三方参与到被收购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和优化工作中,和过往的项目执行一样,项目组从客户内部调研开始开展工作。

我在和被收购企业的老板交流时,发现他心情不是很好,表现出与我印象中老板、或亿万富翁身份不是很相符的迷惘、焦虑和失落。交流过程中,我得知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板觉得出让股权的价格低了,交割后总觉得有好多之前的投入都被忽略了,有点像我们在批发商场买衣服,对方要价1000,我们还价200,对方“爽快”答应,我们立马买单,但一转身就觉得自己亏了,应该还价150或更低;二是老板从现在的位置上“闲”下来后,突然觉得自己不重要了,以前“一言九鼎”的情景没有了,以前使个眼色,就有人“赴汤蹈火”的现象更是荡然无存,那种因为他出差几天,回来后门口总是排着长队等他签字“繁荣”场景也一去不返,甚至于以前总是围着自己转的很多“亲信”们,突然间也不那么“亲信”了……

在我看来,第二点才是最关键的原因,尽管此次交易让他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实现了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自由,但是在获得足够的钱后,他发现,其他东西都让渡出去了,除了钱几乎“一无所有”了,以前的各项荣誉、社会地位,构建的关系、积累的很多资源等似乎全都要离他而去,这让过去习惯于出行“前呼后拥”,发言“一言九鼎”的他很是不习惯和不适应,进一步就失落,而这又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所以他除了表现出失落外,就要经常去思考上一个问题——钱要少了……

这周我和他就项目内容开展访谈,一开始我发现他着装非常正式,我们还以为他这是特别重视和我们的交流,我问他问为啥着装这么正式,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就把我的“幻想”打破了,他说主要原因是他在和我沟通后,还要去参加某行业协会组织的大会,他作为关键专家被邀请,并且要在会上做主题演讲,这个会对他来讲非常重要。

之前,我经常听很多民企老板感慨,三年前他最好的选择是出售或关闭企业,如果当时那么做了,现在也不至于这么煎熬。同样地,我最近也听到很多民企老板讲,他们经常在盘算今年要把亏损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赚钱肯定是不可能的了),甚至也时常说,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把企业关闭——及时止损,但是他们都觉得这样一来就特别对不起一帮追随公司的人,尤其是对不住和他一并创业的元老们,我甚至还听一些科技型企业的老板讲,他如果当前把企业卖掉,自己只是做一个“独立专家”,任意带两个助理,赚的肯定不比再走少,压力肯定没有现在大……以前,每每这个时候,我除了敬佩企业家的伟大和担当以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而这次近距离和把自己企业卖掉的民企老板接触后,我认为他们过去没有选择关闭或出售企业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离不开这个位置所带来的一切——金钱、荣誉、地位、关系、充实感等,而如果把企业出售,他们最大限度是获得了一笔钱,无非也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但是钱以外的东西却都没有了,可能真应了网上的段子——穷得只剩下钱了,而这显然不是任何成熟的企业家的追求。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是满足了低层次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求,这也符合一步一步“成长”的假设,但是后来我发现,处在刚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人,他实际上也是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的,比如即便是生活在乞丐圈层的人,仍有乞丐是希望或者实际就是在影响其他的乞丐的,他们仍然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很多人讲越是高层次的人员,如科学家、宇航员等,他们是不看重物质激励的,在我看来,科学家、宇航员等,他们可能不看重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激励,而他们实际上特别在乎自身的品牌、地位和影响等,以科学家为例,他们普遍都希望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一样能够名留千史,能够影响行业、社会、甚至是全人类,美国宇航局提出的“改变全人类”的使命不知激励了多少科学家,我们有时候讲这是文化的激励,但在我看来,这本质也是另一种“物质激励”。

这大概也是无论多难,很多老板都还在硬撑的重要原因,当然,毫无疑问,这“硬撑”的背后,本质也是社会责任、担当的表现,当然,这也进一步强化了老板们“钱”以外的获得感。所以,老板们的“硬扛”和我们普罗大众因缺钱而忍受工作的“折磨”是一样一样的!(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