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清明有这些习俗

2023-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罗

插清明柳、抬烧猪上山、祭完祖后的蔗渣满地不用扫,都是在江门清明节里的一些旧有的习俗。

每年清明前,在市场里就会看到有一捆一捆的清明柳卖了。

在清明买几枝柳枝回家插在门口和阳台防盗门上,是我们江门的习俗,不过,其实是全国各地都有的。

据说对清明插柳的说法有好几种:

1.能辟邪保平安。

2.因为“柳”的谐音为“留”,在门上插柳,表示的是对祖先的怀念。

3.据说是为了纪念神农氏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

4.预报天气。古时后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把插在屋檐下,通过观察柳枝颜色,就能预报晴雨了。

不过,印象中,还是辟邪保平安的说法,最广为人知了。

每年的清明节,江门这边祭祖习惯还要抬烧猪上山。用红色盒子装好的烧猪仔,眼晴用两个小红蕃茄装饰,小尾巴还要竖起。那些家族庞大的带的还不止一只。

祭祀完毕,当场分割,一人一块,就是所谓太公分猪肉,人有我有。

烧猪的味道,无论大饭店还是小市场的烧腊摊档里的味道,其实味道都很好。

隔夜的烧猪,尤其是烧猪头,烧猪骨大受阿姨们欢迎。一个烧骨粥,下火又好味,做法又简单,只需用烤猪肉和大米一起做成粥就行了。

近几年,大概大家都嫌烧猪肥滞,分回家吃好几顿饭都吃不完,也有家庭喜欢买用面粉制作成的小乳猪了。简单是简单了,不过就觉得少了传统的味道了。

江门在清明前的习惯是要吃鸡矢藤饼的,还有的地方会吃艾角。饼是用鸡矢藤的汁加入糯米粉,做成;艾角,则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成的。

而在清明前的江南江南地区一带会吃青团。江南的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成的团子。

虽然形状不一样,但都是用春天初长的植物汁液制作而成,带有清淡又悠长的植物香气。

现在的团子都爱加入豆沙馅、奶黄馅、肉松馅、花生椰蓉……口味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鸡矢藤饼,还是青团,最美味的应该是本身自有的那股浓浓的植物自然味道呀,多了什么馅,就减轻了原来的味道了。

至于祭完祖后的蔗渣满地不用扫,更是江门一大特色。

每年清明祭祖,江门地区除了会带烧猪烧鹅、松糕、鸭蛋……这些祭祀食品外,还一定要带有甘蔗。习俗是还要在祭祀完先人之后,要在墓前分吃甘蔗。

有人讲吃甘蔗还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寓意做事情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不过,我们的习惯是是吃完蔗,将蔗渣和咬下的甘蔗皮都会吃在墓的周边,吃满一地,也不用清扫,意思是表示有人来探望了地下的亲人,寓意子子孙孙繁衍不息。

以前,在水果稀少,物质贫乏的年代,甘蔗便宜,江门大街小巷里还会常见人把甘蔗用牙撕扯外皮,细嚼蔗肉啖汁而食。

如今这个情景,除了每年清明行山可以见到,平日已很少见到。只有街头巷尾,卖鲜榨蔗汁的小摊随处可见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