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钱不是利他,而是利己。因为你有能力解决了问题:所以后来叫做利他

2023-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伍柒的朋友们大学版

利他的本质是利己

经常在赚钱的圈子里面听到退钱先得利他才能利己。

我之前常常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不是因为重复多而是因为这给赚钱提供了一个心理门槛。

后来我才发现这句话其实对于没赚钱的人普通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因为你在每一次笔交易中都会发现利己和利他的发生。

但是赚钱的人是无法掩盖内心想利己的心,在传统的道德中利己是被利他掩盖的。

提到商人,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无奸不商,利己者就会拿走别人仅有的蛋糕。

最自然的利己利他就是最被忽视的地方,比如口渴买水和难过时安慰。最觉得无交易存在的地方,处处是交易。

不是因为些地方不存在利己利他而是这些地方的付出的只是极少的拥有和等待的是未来和利回。

    记得有天夜里自己老饿了,于是询问室友是否可以转手一包泡面给自己。这个时候,室友很大方地送给自己吃了。细细分析其实原因就是余而分量轻,人情而物轻。

    自己常常不习惯和饮料,觉得都是解渴,没必要搞这么多花样。又一次自己去食堂吃早餐,发现今天的整个食堂和窗口,一杯豆浆都没有。

  这时候,小卖部有豆奶卖,我是第一次感觉奶豆的时候,所谓的利己利他的感觉是几乎不存在的。

交易的本质发生的本质不是利他后利己的心理感觉,而是富足不在乎的感觉和感觉价值匹配的交换。

    以前总会有一种我带着赚钱的目的去帮人就会觉得心虚。我记得有一次认识到之后大四毕业的同学。

  了解到她纠结在是否继续读本专业的研究生,还是去到自己感兴趣的法律。当时就给他推荐一本书。

  当时就感觉不对劲了,因为自己知道这本书值多少钱的,自己分销后可以获得几块钱的分层。就觉得是自己以不透明的方式获得别人的钱。觉得特别不自在。面对她的时候,总觉得做贼心虚。

    当时我就对先利他后利己,其实是说不通的。那只是说明,在这边交易中各自都拿到了利益。

而回想自己经历中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原来价值交换不是可以而为之的,而是需求找上来的。也就是价值不是塑造,而是别人带来的。

    我记得大一上学期的时候自己开始去涉猎教材书之外的图书。五十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无戏言》,

   

当时花了3周的晚自习就考完了。当时因为被里面主人公的创业经历开阔眼界,于是特别希望拥有这本书。

图书馆的书是不卖的。后来因为自己把书落在老家,想着去图书馆做赔偿。后来的得知可以买书来赔,自己买了2本。

当时觉得买书特别正常,当然也没思考交易过程的利他利己。

现在才明白,交易觉得别扭是因为你的需求是营销环境产生的,自己用于交换的价值不是有余,这次交易是带有不满的。而交易是需求者自己寻找的,

价格其实并不是问题。也就是很多时候销售人员在面对顾客说太贵,转而说价值时候,往往会容易成交。因为价值背后对应的是顾客的需要。

生意的本质并不是利他利己,而是消费者先解决问题(利己)找到了生产者的方案,利他是产生的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