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反思:对不具体的东西嗤之以鼻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原封不动地列出打动自己的知识点,并表明出处)
我们人类对所有不具体的东西都嗤之以鼻。---《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受益》
2. 我原来是怎样想的?(调出自己对此知识的已有认识)
不管是否具体,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和自己密切相关的,我就十分关注,和自己没啥关系的,无所谓。
比如前阵子某高校非升即走老师杀死学院书记的事,我有关注,因为我也曾是非升即走。再比如,我也关注了裴钢-饶毅之争,因为我虽然是个科研渣渣,但我也毕竟在圈里。
3. 我原来的想法怎么样?(对比上一问答案和知识点,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觉得是否关注某个事物的依据是“是否与自己有关”。而在上述知识中,人类是否关注的依据是“是否具体”。这是描述事物的两个维度,完全可以放在直角坐标系的两个轴上。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反思自己,更新认识,解释现象,关联其他)
(1)解释现象: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吃瓜”
与一群人的事件相比,一个人的事件更具体,所以,人类对一个人的事件更感兴趣。
我现在知道了好多人为啥那么愿意关注某些明星的娱乐新闻。因为那些新闻都是指名道姓,非常具体的。而对于某些重要的科研/调查结果,比如每7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则不感冒。在这样的调查中,并不指名道姓,是一群人的事。
而事实上,这样的调查结果比娱乐新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
(2)解释现象:为什么自媒体那么喜欢说“个人事件”
打开大部分公众号文章,开头必然是具体到某个人,很少上来就直奔主题的。因为这样才有流量。
我的公众号和简书,之所以没有几个人关注,主要也是我的原因,都没有具体的人在里面,上来就是知识,怪不得大家觉得没意思。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优化决策)
(1)以小见大,获取他人关注
我是老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导发挥作用,必须具体到个人上,必须具体到事件上,必须具体到动作上,不然就不能入学生的耳和心,因为学生也是人。
我也写作,如果我想影响到他人的话。那我肯定要具体到事,具体到人,这样才能让人家注意到,因为读者也是人。
(2)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那些我会点击的,往往是关于个人的那些信息,实际上是噪音,没有价值的。而真正的信息或信号,有可能具体,有可能不具体,那又如何,自己让其发挥作用就行了。
比如看到“每7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这样的信息,我刚点的那杯咖啡就没加糖。
比如看到“我们人类对所有不具体的东西都嗤之以鼻”这样的信息,我就写了这篇五问反思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