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2019-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情说感话

----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转》有感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后宋神宗驾崩,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轼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而此时苏轼结发妻子王弗已去世十年。

苏轼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曾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吧。“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固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在政治发展中就显“低能了”,所以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是故在这一段相对安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所以苏轼也深深不能忘记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时光。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年16岁时,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治平二年五月(1065)卒,年方27。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年少意气风发”的丈夫张罗很多“不入眼”俗事,使得少年的苏轼在政治发展中虽有波折,却能于家庭里尽显安堂,有张有弛。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给“顽童”少年才子很多“补充、支持”,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默契和欣赏。苏轼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沐于沂,浴乎舞雩”。也正因为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赖的人,很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王弗给予苏东坡的是所谓“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情厚感。

与苏东坡此情可待相似的,在《饥饿的盛世》(张宏杰著)里也描述乾隆皇帝80岁谒陵时对孝贤富察皇后的思念(富察皇后已离世几十年了)。“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乾隆每次拜谒东陵,他必到自己的裕陵,也是孝贤皇后的长眠之地酹酒祭奠并赋诗述怀。他对地下的亡妻絮絮的说:虽然你离去多年,祭奠你时还是满腹心酸。一直记著你正位中宫,孝顺贤德的嘉言懿行。身为紫禁城的女主人,后宫庞杂的一应琐事都由皇后主政。孝贤富察皇后颇有管理天分,以德服人,对嫔妃们平和有礼,对属下宽仁慈爱,宫中诸事井井有条,乾隆帝因此得免后顾之忧,他认为,自己能够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闲暇时间查阅典籍,全赖孝贤后的功劳,再忙再累,皇后永远是他温柔的港湾。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无论苏轼还是乾隆,其实内心里悼念的是那份曾经的“精神上的默契和欣赏”,是没有浮华、物质所干扰的纯粹的“心有所愿,你我自知”,她默予支持、奉献,他勇于坚持、努力;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余生淼淼,不为往事扰;

繁华历尽,心存伊人笑。

春风十里不如你,你在水中央,回眸花中笑!”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情话感说】乙亥年七月十五

配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