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人

比戒网中心更可怕的,是愚昧的父母

2017-08-16  本文已影响82人  蔡垒磊

全文约为18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1

18岁的李傲再也不会有网瘾,因为当他父母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在殡仪馆。

仅仅48小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条活蹦乱跳的生命就没了,只知道遗体遍布伤痕,有20多处外伤,多处内伤,鼻子里和嘴里都有血。

目前各种新闻都说这家戒网中心没有办学资质,系非法办学,且早已被勒令取缔,最后期限就在事情发生后几天,然而这根本就没有抓住事情的焦点,甚至是在模糊焦点。

把该戒网中心说成是三无产品,就能掩盖戒网中心这种畸形产物的本质了吗?想都不要想,戒网中心根本不是学校,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精神病院或者是监狱比较恰当,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乖乖听话,并在回去之后,记得在这里的恐怖记忆,以防再被送进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喜欢上网并不是天生的,必然是网络对他的吸引力大于其他事物,因此才选择长期浸泡在网络上。

而仅仅通过关他几个月,哪怕出来之后依然从白纸开始,他依然会选择网络,人不是树,掰直了就往直了长,掰弯了就往弯了长,人是有自主意识的,他对未来的选择不以当前状态的惯性为转移。

不然辛辛苦苦节食减肥的人怎么还会反弹呢?不是已经有惯性了么?只要他认为肉比菜好吃,无论他被强迫吃了多久的菜,当束缚不存在的时候,他还是会选择吃肉,唯一的方法就是吃肉会让他付出代价,且让他明白这一点。

因此,从这个逻辑来看,戒网中心循循善诱是不可能的,虽然李傲的父母可能不认为孩子会离奇死亡,但家中管束无果,“让他受点教训也好”的小心思是百分之百有的。

2

我曾经也是网瘾少年,高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翻墙通宵一周好几次,硬是从省重点高中的尖子班前几名滑落到全校倒数,幸好我的父母不是李傲的父母,不然我可能见不到各位了。

网瘾的概念早已被全世界废除,但百度戒网中心,头三条依然是各种广告。

既然不是病,为什么要被送去集中营?我没听说谁抽烟抽得厉害,被家里人送去集中营改造的。

有人跑步成瘾,有人健身成瘾,有人读书成瘾,瘾是什么?只是一种偏好,谁没有偏好?如果一定要说某种偏好严重影响了工作或学习就叫病的话,我以前有个同学,上课常看武侠小说,这跟网没关系吧,照理说要送去戒小说中心才行。

其实戒网中心取个“戒网”的名字也不过是搭着网络的顺风车而已,戒什么不是一个套路呢?本质上就是让你产生恐惧。

下次当爸爸妈妈小声谈论说“这孩子,怕还得送去集中营改造一下”,你可以听到啪一声,孩子把手机和电脑都砸烂了。

你认为这是健康的心理?

简直是残忍到极致。

3

我相信很多父母送孩子进去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单纯就是想让孩子正常工作和学习,包括李傲的父母,我不相信他们宁愿接受孩子死亡的结果。

但有时候愚昧比邪恶更可怕,一个邪恶的人,你会提防,哪怕被算计,也可以跟他绝交,老死不相往来;但一个愚昧的人,尤其是愚昧+大发慈悲,你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因为他真的为你好,你要是想远离他甚至报复他,还会被认为是天理不容。

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强权压迫。

孩子虽然18岁了,但靠父母生活,没有话语权,因此就只能任由父母送去戒网中心,别说戒网中心,送去精神病院也没办法,以后成了真的精神病,也没人追究父母的刑事责任,他们流几滴眼泪就算是摆脱罪责了,因为初心虽然愚昧,但“谁也不想搞成这样”。

但若是父母自己有某种瘾,子女是不是能将其送进某个集中营呢?不能,因为没有这个力量,只要强者不同意,弱者有理有据也不行,别说有瘾,就算真的有病你也没辙,因为他是强者。

强者+愚昧+大发善心,这几乎是最悲剧的组合,因为他们有力量,可以决定你的命运,他们蠢,常常往害你的路上走,但他们还有善心,受不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我要向这样的组合致敬,因为它们组合得如此完美,就像李傲的死亡事件,戒网中心被取缔是肯定的,一干人等被抓也是肯定的,但他的父母却安然无恙,理由是人家已经有了丧子之痛,你还想咋地?

最后,我想问一句所有类似李傲父母的家长:你们有强迫孩子做某事的能力,可有承担后果的勇气?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