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霞光依然灿烂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父亲爱孩子,是因为孩子值得爱,所以他们往往爱最有出息的孩子;而母亲爱孩子,是因为孩子需要爱,所以她们爱最没有出息的孩子。”

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庭,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这样的。

‍❤️‍这种家庭里的父子,如果面对面彼此对视,儿子眼中看到的是自己的父亲,但父亲眼中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期许。

混得好的父亲,会希望子承父业,希望儿子再攀高峰;混得不好的父亲,会希望儿子来替他逆风翻盘,成为人生赢家。

父亲透过儿子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各种盼望,却唯独看不见儿子本人……相比于父亲的“透视眼”,儿子就简单许多,他们会把父亲看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好的教育环境是包容性的,它具备两个这样的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可是,多少年来,“严父慈母”才是中国家庭的标配,因为母爱,大部分母亲都能包容孩子的一切。

但是,“严父”却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打击,孩子发展好的时候,打压他,美名其曰“戒骄戒躁”,孩子受挫的时候,训斥他,以显父亲权威。

然而,如果孩子从小受到这种没有理由的打压和训斥,很容易就认可了父亲对自己的评价,以为自己真的不行,做事缺乏自信,久而久之,真如父亲所说,一事无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