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克下的荷尔蒙

2021-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夏群_58f6

                              作者:捕影

在讯息、娱乐高度碎片化的时代,看电影是个奢侈事,换上出门的衣服,约上朋友,看好周边的饭馆,然后才是电影的选择。观影前,大家不约而同的先看猫眼评分或是各种影评。但是我发觉,评分现在是越来越不靠谱了。尤其是看了原著张爱玲,导演许鞍华的《第一炉香》后,感觉尤其强烈。《第一炉香》的评分偏低。

那时、那人、那事。

那时。

我们作为吃瓜群众,看电影,读小说都不能忽视的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18岁时,天资聪慧的张爱玲考入英国伦敦大学,但是当时中国的时局动荡,日本发动淞沪战役,占领上海,张爱玲随父亲进入香港,在香港大学的英文系就读,这一点与电影中的葛薇龙人设是高度重叠的。在大学毕业前夕,日军攻占香港,英军投降。沦陷后的每一个香港人,人生境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张爱玲就是借鉴了这段经历写出了她的第一本成名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那人。

张爱玲其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其家庭背景非普通人能比。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鼎鼎大名的中堂李鸿章之女。也就是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所有动荡。作为曾经的豪门,张爱玲的家庭情况可以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完美地加以概括:破落户。张爱玲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离异后,远遁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严厉管束中成长,恐怕这也是导致她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都是自私的、心有城府的,软语妮侬,但是又充满算计和机锋。环绕张爱玲的生活氛围,渲染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读者:美好的东西终会消逝,人生被虚伪和欲望充斥着。在真实的生活中,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虽然隔了时空,隔了世俗,纵然红衰绿减,凄美的文字仍旧承载着不甘心,伴着潇潇暮雨,刺入心扉。知道了她的身世,再看张爱玲的作品,一字一句,宛如一袭雍容华贵的旗袍下,躲避阳光的跳蚤。鲜活而又肮脏。

那事。

电影中不乏金句。许鞍华导演尽量尊重原文,所以对话中的很多词语,现代的吃瓜人,已经不辨滋味。拾取一两个词,做一下讲解。比如剧中反复出现多次的“调教”一词。有时当"教养"讲,《红楼梦》第八回:"不是那日我眼错不见,不知那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喜欢,给了你一口酒喝。"有时当"训练"讲,老舍《茶馆》第一幕:"乡下人,可长得俊呀!带进城来,好好地一打扮、调教,准保是又好看,又有规矩!"再比如自梳。这个名称的来历是源于过去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髻。自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但一经梳起,终生不得反悔,父母也不能强其出嫁。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被乡党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后,捆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还不准其父母收尸葬殓,抛入河中随水流去。电影中作为女仆就用“自梳”来赌咒发誓,南方人听了了然,北方人可是听得一头雾水。而彭于晏的“我是当驸马的命”,更是把软饭硬吃的无耻,上升了一个层次。看到这个,谁敢说杀猪盘里的PUA理论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剧中小一辈的年轻演员彭于晏和马思纯的演技欠奉。彭于晏在剧中一身腱子肉,人长得帅,但表演僵硬,不太符合小说中“连嘴唇都是苍白的”的纨绔子弟的形象设定。缺了那么一丝贵气。和马思纯表演告白的那几段爱情语录,“你是我的眼中钉”,“我能给你快乐”,引得全场大笑。

马思纯的演技,可能有,但是我没有看到。张爱玲在小说中为薇龙写了一幕“人衣相遇“。初入梁宅,姑姑为她添置了大量的衣服,从软缎丝绸到礼服睡衣等等,全都是摩登时尚的款式。打开壁橱那刻开始,薇龙已对物质产生出迷恋与向往,薇龙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贪慕虚荣的本性,一开始就被激发。她很快就对这种生活完全上瘾。马思纯可能因为身材的原因,忽略了这段戏。剧中马思纯对姑姑的抢白,说她姑姑“用死人钱”,给人的感觉是情绪完全没有过渡,让观众不明就里。其实是小说中的薇龙邂逅的医科大学生卢兆麟,很快就被姑妈所围猎,拜倒在石榴裙下。薇龙试图寻找的独立人格,独立人生的理想,刚一出现,就幻灭了。这经历也造成了她对所有男人的失望,为她后来的物化和黑化做了铺垫。而电影中的马思纯根本没有体现出对失去卢兆麟的痛惜,与姑妈竞争男性失败后的愠怒。反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给人一种错觉:她是主动引诱男性,转而批发给千年老妖享用的兰若寺小倩。

戏骨俞飞鸿在电影中表现,可圈可点。把上海滩交际花的风情、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肉色生香,隔着银幕都能感受到荷尔蒙的味道在这里科普一个知识:解放前,上海滩高级失足妇女称为书寓,也是旧中国最高档次失足妇女的称谓。标榜卖艺不卖身。书寓以下有长三,幺二,花烟间,台基等等称谓。电影中频繁出现的“长三堂子”就是这个意思。当时的香港,鱼龙混杂,藏污纳垢,人欲横流。国家危难之际,这些有钱人躲在香港,天天歌舞升平,巴结洋人,跪舔权贵。用商女不知亡国恨来形容他们,都显得有点文绉绉的不解气。电影结束后没有彩蛋,但是剧中范伟饰演的人物,讲述“马赛克”的情节让我浮想联翩。马赛克作为建筑材料,在湿气严重的香港非常受欢迎。经常用在装饰卫生间。在马赛克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掩饰不住地散发着民国时期遗老遗少的气味,腐朽、破败。

这《第一炉香》,不知能否遮住这味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