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承诺了,就很难再反悔——读《影响力》(三)
书中讲了莎拉和蒂姆的故事:
莎拉和蒂姆同居了,她希望蒂姆能戒酒并且跟她结婚,可蒂姆都不答应。两人冲突了一阵子之后,莎拉决定结束这段关系。莎拉和前男友复合并且订婚,请帖都发出去了,这时,蒂姆打来电话说自己后悔了,离不开莎拉,并且保证戒酒。莎拉信以为真,取消了婚礼,与蒂姆重归于好。结果,我想大多数人都能猜到,不到一个月,蒂姆故态复萌,觉得自己没必要戒酒,而结婚的是也得“再等等看”。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可这次,莎拉并没有离开他,而且对他比从前更投入,也觉得自己比从前更快乐、更幸福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怒其不争吧,觉得莎拉被蒂姆蒙蔽了双眼,才会跟他过那样的日子。
其实,在这里,蒂姆就是用了“抛地球”的方法,也叫“给你甜头又拿走”的策略。他利用的就是《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西奥迪尼给我们介绍的第三种原理:承诺和一致。
一旦做出艰难的选择,人就很乐意相信自己选对了。
我们前面说过,人和动物一样,都有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这些自动响应能为我们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捷径。承诺和一致原理也是一样。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是每个人的美好品质,也是我们得以互相信任的基石,它让社会得以正常运转,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过的安全感。
但有人却利用这一点来牟利。
有一些大型玩具商就用这种方法获得巨大的收益。在美国,玩具公司的销售旺季时圣诞节之前,为了解决圣诞节之后的的低迷期,玩具商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们在圣诞节之前在电视上播放某一款玩具的广告,于是就会有很多孩子希望在圣诞节得到这个玩具作为礼物,可是圣诞节这天,却会发现这种玩具数量不够,很多人都买不到,大人们只好购买与它价值相等的其他玩具。圣诞节后,玩具商又在电视上打广告,使得孩子们更想要这个玩具,孩于是纷纷请求大人为他们购买,因为这是大人们以前就答应了的。大人为了对孩子的承诺,即使不太愿意,结果还是购买了。
在这个原则里,承诺就是关键。作者称,叫你做出承诺,就是选择立场。一旦选择立场,人就自然地想要按照先前的承诺去做。
例如一些汽车经销商就会采用“抛低球”的方法。他们以低于市场价几千块的价格将潜在客户留住,并且让他们签一堆购车表,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客户的承诺感,有的甚至还会让客户免费试开一天。在这期间,客户自己就会给子找各种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选择。之后,就会发生一些事情。比如,算漏了空调的价格等等。最后,客户没有得到任何优惠,还是买了这个车。
还有一些女性也深受“抛低球”的危害,例如前文提到的莎拉。还有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不顾一切跟一个父母反对的人结婚的女孩们,她们最后往往后悔了,却不愿意回头。
那我们如何拒绝呢?来看看西奥迪尼的一个亲身经历吧。
有一天,作者开车在路上,看到一家加油站写着油价做活动,降低了很多,于是准备去加油。可是当他准备加油的时候却发现油泵上的油价并没有任何优惠。作者就犹豫了。犹豫作者深谙其中之道,就在心里问自己,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一位油价低,自己还会来这里加油吗?是车里由不够了吗?最后内心告诉他:其他原因根本不是他做出决定的源头,都是他做了决定以后生编硬造出来的。
但是,承诺和一致原理就总是被人拿去牟利吗?不是的,它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好处。
比如,我们想要减肥、戒烟、学习、写作等等,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诺自己,那么可能很快就失败了,坚持不下去了。但若是公开了,那么就会督促自己去完成它。
这是承诺和一致的一个特征:众目睽睽。
再比如说在育儿时,如果家长威胁孩子:你要是再玩这个玩具,我就把你手指头切了!这孩子当时是不敢玩的,但内心已经生出了强烈的玩玩具的欲望。一旦离开视线,他将会疯狂地找补回来。可一旦你给他讲清楚:玩玩具是错误的,你不要让我失望哦。当然,每个孩子接受的讲法是不同的,但原理是一样的,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做出承诺,效果无疑要好得多。
这是承诺和一致的第二个特征:内心的抉择。
再看看古今中外无数个组织,想要加入他们都需要经历很多磨难。比如《水浒传》里,想要当好汉,得先交投名状。比如新兵营,一定要经历了残酷的训练。经历的训练越残酷,付出得越多,最后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就会越强。
这是承诺和一致的第三个特征:额外的努力。
再者,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成为他人判断他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依据。比如签承诺书,比如一份小小的定金,比如近年来经常看到的店铺员工一大早就在店铺门口高声呼喊口号,再比如我们订餐或者订旅馆,老板总是请求我们给他好评。
人们有一个奇妙的行为,就是一旦这么写了,就真的会照着写的去做。
承诺和一致的原理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若是发觉有人想要利用它来让我们上当,那么我们就不必遵守。
毕竟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死脑筋地保持一致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