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识别以及干预学习小结(一)

2024-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夏说心语
案例一、由学业困难引发的心理危机

1.个案情况:

个人情况:小雅,女,25岁,研究生。

第一印象:身材瘦弱,皮肤较白、眼神警惕、暗淡无光。

家庭背景:家中独女、父亲是普通工人,月收入千元,母亲做小生意。

父母关系: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好,缺乏情感沟通。

早年成长经历:自幼和爷爷奶奶长大,8岁和大姨生活过一段时间,十岁左右母亲下岗,高中在姑妈家寄宿。

性格模式:乖巧、听话、成绩优秀、获得父母认可。

学业和情感挫折:本科时个人情感遭受过挫折,使得她对亲密关系感到紧张。

家族中有没有精神病史:无。

2.危机发生

危机诱发的外部因素: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小雅情绪低落;父亲酗酒,收入降低诱发家庭经济危机;导师给小雅一个较难的研究课题,让小雅感觉到难以胜任;亲人离世、家庭和学业的多重危机。

危机诱发的内部因素:小雅的生活经历使得她形成了压抑情绪和压抑自我的行为模式,愤怒日积月累却又害怕冲突。小雅渴望赞美和认同,对自己要求苛刻,虽然对研究所导师感到不满,但只能压抑愤怒、选择逃避。

小雅出现抑郁症状,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抑郁越来越严重,对内攻击逐渐增强,觉得自己无价值,没了生存的欲望。小雅去心理门诊就诊。

3.危机干预

对小雅进行危机评估:有厌世情绪和轻生念头。进一步评估小雅的情绪、思维、智力、冲动性、安全性、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基本的社会功能状况。制定合适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初次心理评估结果:小雅情绪哀伤、低落,但是思维连贯,认知功能正常;冲动性可控,但安全性较低;社会支持系统差,基本社会功能中等程度受损。

制定干预措施:首先确认危机程度,让小雅保证咨询期间不采取自伤行为,根据小雅主动求助行为和为严重受损的自控能力,心理咨询师同意小雅的保密要求。由于小雅的危机状况和较差的社会支持系统,决定每周进行3次咨询,如果小雅没有按照约定要求来咨询,咨询师会通知小雅所在院校。心理咨询取得较好的效果后,频率按需递减。

心理咨询目标:提升小雅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找到缓解小雅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压抑的愤怒情绪,改善小雅和研究生导师、父母等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化解心理危机。这四点得到了小雅的认可,使得小雅对心理咨询建立起信心。

干预方案:第一、二周,每周3次咨询;第三周2次;第四周开始每周一次,共13次,结束咨询后一个月电话回访。

干预结果:第一周咨询结束,厌世情绪好转,第二周,个人卫生得到改善,社会功能得到改善。第四周决定休学。第六周小雅的休学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学期结束小雅回家休学调整。

案例学习感悟:

危机诱发因素:家庭变故、亲人离世、家庭经济危机、学业受困、情感危机。

反思学校心理工作,对于本校心理库中的学生进行危机诱发因素的监控,这个环节需要心理委员和辅导员完成。

提高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心理危机识别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其次通过改善流程,也可以提高危机识别和检测能力,比如定期填写危机识别表格.

反思现在学院的一级心理问题台账,每周填写内容没有规范化,辅导员每次都填没有突发状况,能否达到检测效果也不知道,可能耗时耗力而流于形式。这部分学生是否有必要定期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呢?

二三级别的心理库中的人员,一个月可以填写一次心理危机识别表格。表格规范化,辅导员只需要打勾就行了。专业的事情还需要专业的人做,尽量所有表格目标明确,简便易行,好执行。

每个月的心里调研都是基于辅导员的口头汇报,我每次参加会议都没说过话,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效果也不是很好。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达成目的,每个参与者需要做什么事情来共同达成目的呢?

心理问题表面很难发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能否建立同盟关系? 在每个月的调研前能否填写危机评估表格,在开会时,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针对表格进一步探讨,看看有没有进行危机评估和干预的必要。

在所有参会人员中只有辅导员接触过学生,其他人从未接触过学生包括参会书记,所以很难做到多重保险,这样的会议成效有多大呢? 其实每个学院心里库的学生就那么几个,定期做心理危机评估还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我们学校专兼职咨询师不多,但是平时值班预约咨询的不多,一学期就几个,大部分时间闲置了,这部分资源可以利用起来呀!去年暑假参加会议,听说有的学校的心理咨询爆满,还要加班加点排队预约,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根据本校情况进行调整,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感觉学校心理工作做的有点被动,最多就是监控危机,主动干预做的不够.

危机干预:对于有危机诱发因素的学生,可以由辅导员帮忙约咨询,心理中心也可以主动约谈。因为很多心理问题学生很少主动寻求帮助,心理问题从表面很难发现。主动预约咨询的学生问题不太大,就是那些不来咨询的才会出问题.

辅导员、班干部、心理咨询师、主管领导等需要形成危机干预团队。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辅导员的心理知识素养、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影响辅导员谈话的效果。

心理咨询师需要有危机评估和初步干预能力,制定干预方案,需要有咨询目标和次数设置。因为有的学生来一次就不来了,需要辅导员配合执行。如果问题严重需要通知家长和领导配合,转介到医院治疗,并进行定期回访检测治疗情况。

反思我们学校专业的咨询师比较匮乏,工作经验也不足,资金投入也不足,心理工作团队配合没有形成,责任划分不明确,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也有资源可以挖掘与应用,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制定特色化工作方案。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越做心理工作,让我对心理工作多一份敬畏,这是一份责任,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踏踏实实做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