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浅谈“重男轻女”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溪谷主

提到“重男轻女”,你会想到什么?

1

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古装电视剧:饥馑或者战乱的年代,生存都成了问题,吃不饱更是家常便饭。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把女儿卖了,换了银子买粮食来养活一家人。

《红楼梦》里面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就遭遇了这些。在家庭困难的时候她被卖到贾府,十两银子(折合人民币一万元)就是她的身价。被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物件,从良家女子变成贱籍,可以随意打杀、转卖、赠送。遇到贾府是她的运气,但绝大多数被卖的女孩子都没有这种运气。

即使到了21世纪,重男轻女依然严重。虽然不会明目张胆的把女孩子当货物一样买卖了,新花样却层出不穷。

知乎上关于“重男轻女”的问题有上百个,回答有上万个。

有的是婆婆重男轻女,知道媳妇怀的是女孩就强逼流产的。

有的是妈妈重男轻女,把儿子当宝把女孩当草肆意践踏的。

重男轻女家庭养出的儿子,也不会对女性有一丁点的尊重,完全把自己当一个大少爷,像使唤丫鬟一样使唤姐姐妹妹,还觉得理所当然。这种男人结婚后也更容易家暴,重男轻女,走上父母的老路。

更有甚者,在偏远的山村,还有人把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做童养媳以换一笔彩礼,或者让女儿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供家里花销补贴兄弟。

奴才做了主人,是绝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

所以有些被轻视长大的女孩子,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也会重男轻女甚至更甚,犹如中了魔咒。当然也只是有些,并不是全部,越来越多的人会懂得决不把自己受过伤的带给下一代,绝不让自己的孩子遭遇和自己当初一样的孤独、委屈、彷徨,甚至仇恨。

新时代的封建父母,重男轻女刻在骨子里,但表现已没有那么明显。大多时候他们宣称自己是平等对待、绝不偏心,可是不经意的言行已经暴露了蛛丝马迹。

比如,很多父母都说过“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但很少说“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妹妹。”

比如,父母还是会时不时的念叨:儿子是传宗接代的,女儿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

但他们不会想,女儿变成别人家的,并不是因为“嫁出去”了,而是因为成了“泼出去的水”。

特别是在做重大抉择的时候。

《唐山大地震》里面,平时妈妈也会说“姐姐要让着弟弟”,最后一个番茄被弟弟拿了,妈妈不会要求弟弟分姐姐一半,而是说“明天给你买”。明天妈妈当然会买,但她不是专门为姐姐买的。

然后地震来了,姐姐和弟弟被一根横梁压在两边,只能救一个的时候,妈妈选择救了弟弟。事后妈妈也懊恼,也后悔,但如果重来一遍,她还是会做相同的选择。因为她的丈夫已经在地震中丧生,她要给丈夫留一个根,不然对不起死去的丈夫、对不起公婆。

女儿算什么呢,最后还不是别人家的。

可是生儿子真的那么重要吗?传宗接代真的那么重要吗?清明上坟真的那么重要吗?养儿真的可以防老吗?

如果生儿子重要,那么独生子女计划年代生了独女的怎么办,不活了吗?

如果传宗接代重要,儿子和女儿同样只有你血脉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女儿不重要?孙子外孙同样有你血脉的四分之一,有何区别?唯一的不同,不过是冠在名字前面的姓而已。所以不是儿子重要,而是姓重要。可是问问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叫什么名字?

如果清明上坟重要,你说百年之后儿子给你上坟烧纸,女儿指望不上,你能保证孙子也给你上坟烧纸吗?

如果说养儿防老,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就注定晚景凄惨吗?不见得吧,反倒是有儿子、把儿子宠上天的人,到了年老体衰之时也不能享福,还要为儿子奔波操劳。

2

我想聊聊我家乡的情况。

我的家乡并不算落后,从我写的小河可以看出也曾是红色地区,已经被改革的春风吹拂了几十年,虚荣浮躁的人不会觉得自己还残留着封建糟粕。

和我父母年纪差不多的家庭,家家户户都有儿子,有的即使生了三个女儿、把亲生女儿送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东躲西藏,也要生儿子。唯一一家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的,给大女儿招婿入赘了。

但一个事实是,年纪比我大五岁以上的一代人,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大学,哪怕是中专也没有。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才开始走进大学校门,但也不多。小时候和我玩的好的,有五六个都没有上过高中。

不能否认,她们中有那么一两个,确实是不喜欢读书,可再怎么样,不至于高中也考不上。没有上的原因,肯定有部分是父母说了“女孩子读书没用”的话。

但更多的是学习不错的。我回答过知乎上一个关于贫富差距的问题,提到我小学有个同学,成绩非常好,是班里的前三名,遗憾的是后来她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上学了。真的很遗憾,不然她肯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现在呢?说实话我不知道。自从我上了初中我们就没有联系了。但我可以想象到,一个没有学历的女孩子,长得不是特别漂亮,如果不是像她的父母一样在田地间挥洒汗水,就是在大城市打工,可能在工厂,也可能在餐厅,她会吃很多苦,流很多泪。她会感叹生活和命运的不公,她会祈求奇迹,出现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也许已经向现实妥协了,也许还没有。但越是不妥协,就越痛苦。

如果她是个儿子,家里真的没办法让她继续上学吗?

我可以肯定她的家里是什么态度,因为我已经见得太多了:女孩子读书没用,不要上学了,帮家里干活,过几年大一点出去打工,挣个几年钱给家里,然后就可以出嫁了。

再然后呢?除了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二回一次娘家,有几个孩子围着她叫小姑或者姑妈,她在这个家里的痕迹已经很浅淡了。

我其她几个小伙伴就是这样的命运。

上学时我听到家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看那谁谁的女儿,没上学出去打工,一年给家里挣好几万(有三四万也有五六万的,那时候是2000年初,钱还没有现在这样不值钱),再看看你,不挣钱还花钱,真是赔了。

我不知道这话是真心或是玩笑,但每次听到我都很伤心。虽然家里并没有因为羡慕别人家的女儿就不让我上学了,我却总觉得我欠了他们。我觉得钱真是个好东西,真重要,我觉得我欠了他们很多钱,要把这些钱还清才行。

后来我工作了,和我年纪差不多又没上学的女孩们都结婚了。家里的话就变成了:你看谁谁的女儿,找了个什么样的老公,给了家里多少钱,盖了房子,给弟弟买了车,等等。

没有明确说我也要给家里钱,给弟弟买车,但开始找我要钱了。可惜我是个没本事的人,这些年到处漂泊,也就处于饿不死的状态而已,实在没有太多的钱给他们。于是我们的关系迅速交恶。

我没有说不该给父母钱,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我不能阻止他们把关注点放在别人的女儿为家庭付出多少上面,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也愿意付出,但我不能接受他们只关注付出,只想攀比养一个女孩的投入产出比——养大一个女孩投入多少、回报有多少,却不关注这个女孩本身。

这个被人羡慕称颂的“别人家的女儿”,她怎么想的,她是自愿的吗,她这么做开心吗,她自己的生活,幸福吗?

没有人关心。

更恐怖的是,恐怕这个女孩也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男女平等,遗产均分,不存在的。

孝顺父母,疼爱弟弟,为亲人付出,是应该的。

区别只在于做到什么程度而已。

即使是上过学的女孩子,出嫁的时候父母索要彩礼却没有嫁妆,父母拿出全部积蓄给儿子买房,都能坦然接受,毫无怨气,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她们早就忽略了自己。不然,怎么网上会有那么多的“扶弟魔”呢?

等她们生了孩子,她们还会拿父母那一套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此循环。

一旦她们中有意识觉醒的,就会陷入和父母的战争。老一辈执拗的观念无法改变,新觉醒的意识不愿妥协,这是持久战,直到一方让步或者死亡。

3

这就是新版的重男轻女。

我时常想,如果父母能像以前那样绝情,女孩子也就更容易死心。

可偏偏现在的父母,天平是一点一点倾斜的。不像以往那样一下子拿走全部温情,只留下冰冷的现实,让人寒心绝望,却像拿小勺子舀湖泊里的水,一点一点,一天一天,积少成多,直到渐渐露出湖底干涸脏臭的淤泥。女孩子总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新的泉水注入,希望感受到温暖和爱,可是都没有。

最终,亲情变成了女孩子喉咙里的一根刺,又像寂寂无人处的一方沼泽,纤弱的女孩哽咽着、胶着着、挣扎着,又心怀希望。就这样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彷徨,无法解脱、了断。

浅谈“重男轻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