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战国英雄传之秦始皇的功与过(四)
三个要素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经济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
一、信息流;
二、资金流;
三、物流。
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也是在不断优化这三个流,为其增加带宽,提高效率。在国家层面,修高铁、修高速、架桥梁、架电网、铺网络等都是基于该目的。在民间层面,中国有TAB+京东,三通一达+顺丰(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圆通、申通、中通、运达、顺丰)这些公司无不都是在这三个“流”上做文章。很多人在问未来什么会变,其实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未来什么不变?那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不断优化的三个流,其实秦始皇就已经开始在做了,当然未来也会继续下去,因为这是不变的底层逻辑。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秦始皇如何推动三个流的发展。
统一书文
无论站在哪个层面来看,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都是他的一个伟大功绩,这个应该没有太大争议。书同文分两层涵义,一层涵义是规范字体,以李斯设计的小篆为标准。第二层涵义是,用词规范,统一各种法律、制度、名物等等的专有名词。诸如“边塞”改为“故塞”,“王室”和“公室”改称“县官”,“列侯”改称“彻侯”,甚至连猪的名字都被改掉了,改称“彘”。按照熊逸先生的说法是:“这就相当于公文写作需要提到土豆或者洋芋的时候,从此统一为马铃薯。”这一统一,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统一法度
这个在今天看来相当重要的事情,却被记载得过于简略了,只有这样一句话:“一法度、衡、石、丈尺”,意思是说,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标准从此都统一了。这一事件相当重要,从此开启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先河。当然,这时候的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但是也仅仅是皇帝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在当时,已经相当进步了。
统度量衡
度,是长度。量,是容积。衡,是重量。统一度量衡就是统一计量标准,这一统一将会极大促进物流发展,为商业交易降低成本,为推动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统一货币
嬴政统一天下之前,各国都有各自的货币。在市场经济成熟以前,很难形成货币市场自由调节的国际汇率,因此会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民间急需一个通用货币来规范经济秩序,嬴政顺应市场需求,按照经济规律统一了天下货币,为推动资金流起到积极作用。
兴修驰道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大规模修建驰道,相当于我们今天修的高速公路网。驰道宽50步,中间留出三丈是皇帝的专用车道,御道两边种有成排的松树用于分隔车道,两侧的车道可供民用。横穿车道必须有指定位置才能通过,这个位置叫“绝”,相当于今天的斑马线。这个交通网规模有多大呢?《汉书·贾邹枚路传》中说:“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反正就是四通八达,无所不至。这个高速公路网为秦始皇的全国巡游提供了便利。
巡游陇西
《资治通鉴》记载原文:“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
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的地点是秦国故地,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天下已定,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秦始皇不该去新占领区宣示一下统治权吗?为什么要回老家呢?我们大胆地推测一下,这并不是一次巡游,而是一次告庙礼。依照传统,君王取得了丰功伟绩后,就要到宗庙举行告庙礼,也就是向列祖列宗汇报一下工作,表一表功劳,炫耀一下功绩,感激一下祖先的在天之灵。这一年是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
封禅泰山
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忽然跑到泰山脚下,召集了70名儒生替自己拟定一套封禅礼仪。这是秦国自孝公以来,对儒家空前的重视。站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封禅程序并不明确。司马迁说:“自古受命帝王,曷(hé)尝不封禅”意思是说凡是被天命认可的统治者,无一例外都会封禅。也就意味着,只有进行了封禅大礼的统治者,才是合法的统治者。但是到底该怎么封禅,并没有现成的标准去套用。而这一帮儒生也不给力,不仅没能给秦始皇整出一套满意的封禅礼仪,反而是70个礼仪专家各说各话,莫衷一是,最终不了了之。秦始皇亲临泰山的本意是既然来到了儒家圣地,就以儒家的最高礼仪来搞一次祭祀活动,来向占领区宣示主权,同时释放出尊重当地传统的善意信号。既然你们儒家自己也没有一套标准,那我就按秦国的仪式来封禅吧。
《资治通鉴》原文“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登山之前先修路,道路修成之后,秦始皇从泰山南坡登上山巅,刻石立碑,又搞了若干神秘仪式,算是完成了封禅大典当中的“封”,接下来从泰山北坡下山,到旁边一座较为矮小的梁父(fǔ)山搞了一通祭祀仪式,算是完成了封禅大典当中的“禅”。秦始皇的封禅大典,大多采用了秦国本土祭祀官员在秦国宗教中心雍城祭祀上帝所用的仪轨,写给上天的书信都秘密封藏,内容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连史官都不知道。秦始皇本想尊重一下东方传统,最后还是放弃了,改用秦国本土礼仪把事情办了。(未完待续)
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又去了哪里呢?下一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