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志愿者25

2018-05-15  本文已影响21人  一缕光茫
志愿者25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1985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即国际志愿者日,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国外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当时英国为了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在伦敦成立了"慈善组织会社";而为了反抗宗教迫害从欧洲来到北美大陆的移民们,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互相帮助,逐渐养成了志愿帮助别人的群体精神。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社会福利的方案除了要有大批具有职业献身精神的社会工作者去实施之外,也需要动员和征募大量的志愿人员投身于有关的各项服务工作之中。于是,志愿服务逐渐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进一步规范化,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它们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家喻户晓,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如1998年,美国约有1.09亿成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56%~62%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每年3月5日就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如今已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从2000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3月5月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共同信念。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在人头攒动的医院、旅客聚集的火车站,福利院孤儿的身边、敬老院老人的床前、贫困山区的教室里,灾区救援的队伍中……

我们经常可以随处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中国的志愿者已经走出国门,到国外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在非洲的难民营里、在奧运会的赛场上、在联合国的会议上……他们的行动展现出中国青年的风采!

简宝玉30天日更写作群打卡第25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