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查理·芒格传
《查理·芒格传》这本书目前是国内唯一一本芒格本人和巴菲特授权的传记。
作者是著名的畅销书女作家珍妮特·洛尔,她还写过《本杰明·格雷厄姆谈价值投资》《沃伦·巴菲特如是说》等。同时她也是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有上百篇文章刊登在《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媒体上。
查理·芒格是谁呢?他是一位金融大鳄,被称为股神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是和巴菲特智慧相当的人生合伙人。和巴菲特不同的是,芒格为人十分低调,他不在意自己是否站在聚光灯下。巴菲特的长子曾说:“我爸爸是我认识的人中第二聪明的,查理·芒格第一。”而巴菲特自己也曾说,是查理·芒格使他从猩猩迅速进化到了人类,否则他会比现在穷很多。
查理·芒格可以说是当今投资界杰出的思想家,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如此的。
芒格生于1924年,他的一生经历复杂,在他30岁之前,就至少经历过三次波折的时刻。
芒格最早经历的波折,是在他6岁的时候。当时美国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从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五开始,1个月的时间股市总市值下跌了40%,很多人借钱炒股,损失惨重,一名投资人看到自己的账单时痛哭道:我怎么会损失十万美元呢?我可从来都没有过十万美元啊。
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非常艰辛,为了贴补家用,有一年夏天,芒格家里人竭尽全力才为他找到一份一小时40美分的暑期的打工。不过,幸运的是,芒格的父亲当时是一名律师,在一场官司中意外地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使得芒格家里的生活得以维持。不过,尽管如此,芒格还是需要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他曾在镇上的一个杂货铺打工,有意思的是这个杂货铺正是巴菲特的爷爷开的。芒格和巴菲特其实是老乡,只不过他比巴菲特大6岁,所以当时两人并没有交集。
杂货铺打工的日子非常艰辛,芒格后来把它称之为每个周六的“服役时间”——他必须连续12个小时不停工作,才能获得一天2美元的报酬,而且还要先交给巴菲特的爷爷2美分,用于缴纳自己的社保金。不过这段早期的艰难经历,也为芒格提供了宝贵的经商入门教育,话虽这么说,可是干了一段时间,芒格还是想办法换了一个工作,逃离了服役。
尽管当时芒格非常艰难,但他的行事风格却完全遵循了他爷爷从小教他的一个道理。他爷爷说,生活就要注重两件事:第一,一定专注地做好你手头的事;第二,节约支出,把省下的钱投资未来。听起来,这是多么空洞的大道理,可是正如巴菲特说的,老道理总是正确的,关键是你是不是能践行。查理·芒格的人生转折就来源于他践行这个老道理:专注地做好手头的事,并节约开支,投资未来。
1941年,17岁的芒格离开家乡去密歇根州立大学读书。不久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使得很多年轻人退学入伍,刚刚大二的芒格也没有幸免。
30岁,在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芒格却经历了婚姻失败和丧子之痛。而经历了这些精神打击的芒格,在财务上也变得穷困潦倒,那时候由于没有医疗保险,所有的费用都要芒格支付。他不得不开着一辆用廉价油漆重新粉刷过的丑得要命的车拼命工作,确实,这个时候的芒格几乎就要破产了。
对很多人而言,如果经历这样的事情,很可能会一蹶不振。但是芒格并没有被这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所击倒,正如芒格的一个儿子小查尔斯说:“他就是能够义无反顾地摆脱这些悲剧的困扰。”
事实上,芒格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反而磨炼了他的品格,更让他珍惜生活,永远保持积极的人生观,慢慢的,他开始走出最黑暗的低谷。
芒格曾这样说道:“我很喜欢读传记,我认为,如果你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传记是一种更易于使人们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这本查理·芒格自己的传记问世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历经磨难的勇者的智慧、勇气和正直,更让我们明白要努力、真诚、诚信并投资未来,要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梦想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