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我想上《论语》(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尚书》广泛使用“君子”一词。如《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所谓“君子”起码要符合这些条件:
一、孝顺父母,尽心及时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要专心致力于根本上的事。根本上的事做好了,事物的基本道理也就形成了。孝敬父母,敬爱亲人、朋友,是实行仁爱的根本。
二、不偏不倚,正直刚强
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
三、胸襟开阔,心地纯粹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四、不争名利,清静自守
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能容人,是大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真诚老实,履行诺言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待人之德。中华民族是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视诚信为做人、立业和处世之本。
六、纯良温厚,与人为善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心有善念,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所以古人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因此,我们说的“君子”其实就是有修养、修养高的人。
孔子说:有修养的人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过份的舒适,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也就是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修养的人那里去不断修正自己做人做事的是非曲直,才能尽量少犯错误。做到这个样子,就可以说这人是在好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