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9-2)草堂落成—《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成都平原是一片大概有200平方英里的区域,平原西北是覆盖着白雪的皑皑群山,因此西北方向地势较高,东南方向地势较低。
一条河流从西向东穿过这种带有围墙的城市,而另一条则在城南,自西向东流淌。
在杜甫的时代之前的几个世纪,这座城市因为进贡给朝廷的美丽织锦而闻名,因此“锦官城”“锦城”便成了它的别名。
因为织锦都在河流中漂洗,所以又有锦江之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名女子怜悯一个摔倒在泥沟中的和尚,便替他在河中洗净污浊的衣物,当她漂洗的时候,水中不可思议的出现了一百朵花,于是又得名浣花溪,或是百花潭。
在城市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桥跨过那条穿城的河流。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这桥上设宴送费祎出使东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所以因此得名万里桥。
从万里桥向西跨过河流再大约两三英里,稍微向南一点,城南那条自西往东的浣花溪绕过一片人烟稀疏,房屋不多的村庄。
杜甫便选择把草堂修建这片村庄里了。
《卜居》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这时杜甫搬出城墙内郭,住进了一座古寺。这座古寺据考证就是现在的草堂寺,在草堂的东边,杜甫便在此暂时安身并监管新居的建造。
为了向不同的朋友要桃树,绵竹,瓷碗等,他写了好几首。其中一首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就是向韦班索要松数苗。
暮春时节,草堂落成,杜甫带着妻子孩子们住进了新居。
《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杨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背向城墙而建的草堂用茅草覆盖做顶,
因为修建草堂,沿着锦江的路已走得熟络,
草堂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坐落桤林深处,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仿佛漠漠轻烟笼罩着,连风吹叶子,露水滴树梢都能听到。
草堂的落成,使乌鸦带领小鸟翔集,让燕子也来筑巢。旁人把草堂错比成扬雄的草玄堂,我可是懒惰之人,也无心像扬雄那样作《解嘲》文章。
草堂的周围栽种着树木,环境清幽。
杜甫在这江风轻抚的草堂过了一段稍微轻松高兴的时光。
第九章第二节读后感,毕
下一节:杜甫在草堂的清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