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控—总是焦虑,怎么办?
什么叫焦虑?总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心和紧张。有一组临床数据显示,女性焦虑的发病率大概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十八岁到三十三岁的女性中更常见。
为啥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焦虑?
第一,心理特点。女性通常对外貌、工作和婚姻比男性要求更高更细致,精细的要求更容易产生失落和担忧,遇到问题也容易设想比较坏的后果。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女性在儿童期,父母往往要求她们顺从听话,会相对忽略“听话”这个表象下女孩内心真正的需求。这种内在需求使孩子长期处于自我意志与父母管教长期相悖的矛盾中,长大后更容易产生焦虑。
第三,社会因素。在人类进入父系时代之后,社会把女性纳入“从属”群体,既是保护也是约束,从属地位决定了她们的生活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式,很难从自我出发,而是把安全感寄托于他人(丈夫,子女等),因此很容易为生活担心。另外女性一生要担负工作、孕育、哺乳等多项责任,这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产生焦虑情绪的概率也增加。
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状态,比如初次开读者见面会、代表大的集体去当众演讲~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提醒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如果我们能自然得接受这份焦虑带来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不逃避,不对抗,安静感受自己的真实状态,焦虑反而会缓解许多。
但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明显不符合,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变成病理性的焦虑,这就不能靠自愈,一定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这里我们要请大家回忆《飘》的女主角:郝思嘉。她完全不是一位“乖巧”的女主角,浑身槽点,她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淑女”,遇到天大的问题从不焦虑,活得很过瘾。她是“爱情大户”“情场老司机”,她凭借一己之力经历了爱情的所有形态—初恋、暗恋、单恋、闪婚、精神出轨、为钱结婚、抢亲妹妹男友等等。她尽管经历复杂,但她遇事从不焦虑,因为她没有想把自己活成“完美女人”,她偏重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达成目标。在她这里,我们看到“女性魅力”不仅仅是外貌上的优势,而是更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更包含了:你要直面自己的缺点,你要承受自己每一个错误决定带来的后果。可郝思嘉都从容面对了。
最后要活成不焦虑的人,不能“过度无私”。电影《我的姐姐》中的姑妈就是一个被“姐姐”身份毁掉一生的市井女人。姑妈考上俄语系本科,弟弟只考上中专,作为姐姐,她失去了家里唯一的上学机会,一个月拿45元,要给弟弟10几元;她想趁年轻博一博,跟人去俄罗斯做生意,刚出国家里就来电话,弟弟家生了孩子催她回去帮忙带。她一辈子都在充当着家里最没有存在感的顶梁柱,日复一日消耗着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情绪的水位”概念:“每个人的情绪就像一座水库,当负面情绪水位累积到警戒线就会爆发。”所以,我们不要在面子上活得过度无私,而让自己的内心积累那么多委屈,委屈的人最需要做的,不是跟别人和解,而是跟自己和解,照顾自己的情绪。咽不下的憋屈就告诉对方,不想做的事情就拒绝对方,及时调节,相互碰撞,才能疏通焦虑的情绪,打开关系的死结。
不焦虑的活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念),相信“现在”不错,“未来”也不会太差。
推介书籍:
《荷尔蒙战争》(澳)科迪莉亚.法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