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之外的知识

知识型员工的动力

2014-07-12  本文已影响66人  管理顾问王荣增

德鲁克最先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意指“那些掌握及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今天,知识型员工泛指大多数白领。基本上稍有点规模的企业都会有一批知识型员工,规模越大的公司,其人数越多。相对而言,绝大多数管理者认为流水线工人更容易管理、更听话、也更好衡量其绩效——或者计时、或者计件。

毋庸置疑,知识型员工的管理难度远大于流水线工人,其招聘、培训成本也更高,所以,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并发挥其能力是很多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性较之以往反而更大,如德鲁克所言——你只能期望知识型员工为事业献身,而不要希望他们为公司献身。如今,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现状是:既要继续维持传统的心态,把资金当成主要的资源,把投资人视为老板;同时又要“讨好”知识工作者,给他们奖金和认股权,使他们有满足感,继续做公司的员工、保持忠诚度。但这种做法即使有效,也只对股市繁荣时的新兴产业奏效,就像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做的那样(互联网公司这一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应该还是有效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产业更像传统产业,成长缓慢而艰辛,就如同我们服务的很多大型企业在2012年前还是高速增长的,而许多行业自2013年起却面临行业大幅萎缩……

所以,当满足知识工作者的经济手段不再奏效的话,就必须靠满足他们的价值观来达成目的:给予他们社会的承认,把他们从下属变成管理者,从员工变成合伙人,而不仅仅是提供给这个员工丰厚的待遇。基于此,企业越来越需要关心知识型员工价值观。正如丹尼尔-平克在他的《动力》一书中所述,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源动力有三:自主权——掌控自我人生之自由;一技之长——在专业上追求卓越;目标——渴望为自我之外更大的事业服务。

曾经离职率最高的两家公司——宝洁和IBM——其离职员工都喜爱过去曾经服务过的公司。但是微软的离职员工却痛恨微软,因为他们觉得微软只给他们一样东西,那就是钞票,其他什么都没有。他们痛恨所有的风光都归于公司最上层,归于那个最顶尖的人,而员工却没有得到认可。而且他们觉得公司的价值取向完全是以金钱为导向的。员工认为他们是专业人士——或许不是科学家,但却是应用科学家。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

当然,经济回报也很重要。所有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都期望回报与努力、贡献成正比,以便和从事类似工作的其他人区分开。然而,就我们的经验而言,尽管不公平的薪酬制度会打击工作积极性,但超过一定程度之后(指薪酬到一定水平后),薪酬的重要性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小。我们曾经协助某集团企业回访过一些离职人员,这些人常常在原有岗位上干得很好,但都是在3年左右便离职了。我们发现,85%的人离职后都找到了职位更高的工作,只有4%的人表示,更高薪水是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更普遍的原因是与上司不和、获得的支持不足以及缺乏进一步成长的机会。

企业需要提供公道的薪酬,最好是能比平均水平高一些,更有竞争力些。但同时也要在四个方面赋予知识型员工自主权:任务(要做的事)、时间(何时做事)、团队(和谁一起做事),以及技术/技能(如何做事)。公司设立有难度但依旧可以完成的挑战,减少分心的杂务,能让知识型员工更好的发挥其才能、挖掘其潜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工作满足感、成就感。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等领导者的成功之道还在于为有潜力的知识型员工组建优秀的团队,让他们参与到组织和社会性的更大目标之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