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中有两个发育黄金期,影响成年后的视力!错过毁一生...
很多家长通过禁止或减少孩子对电子设备的应用来保护孩子的眼睛,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貌似正确,但是,实际情况往往难以实施。
一方面,电子设备的普及是大势所趋,孩子的成长不能与社会剥离;另一方面,孩子的逆反心理容易让这种禁止适得其反。
其实造成孩子眼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长期近距离用眼,而不单单是电子设备的使用,保护孩子的眼睛应该从小给孩子养成用眼的好习惯。
儿童近视往往是因为家长没有在眼睛发育的两个“黄金期”注意生活细节,使孩子眼睛受累而致近视度数增加。
眼睛发育的两个“黄金期”
孩子的眼睛发育有两个快速阶段,这两个阶段被称为视力发育的“黄金期”。
第一个阶段是3至4岁
第二个阶段是12至15岁
眼球发育是由小变大,眼球的直径(眼轴)也是由短变长的。从光学原理解释,人在出生时视力高度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不断变大,眼轴不断变长,人的视力在18至20岁时才会逐渐从远视变为正视状态。
第一个黄金期如何做?
☑:在第一个“黄金期”,孩子视力处于远视阶段,如果长时间受到近距离的刺激,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看书等,必然会加快眼轴变长的速度。
☑:同样在第二个“黄金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度的疲劳用眼,也会加速眼轴变长。
这使本应20岁左右发育成熟的眼睛,被迫不断拉长眼轴,提前几年或十几年变成正视,而逐渐形成近视。
第二个黄金期怎么做?
如果第一个“黄金期”已经成了正视或轻度近视,那么在第二个“黄金期”,如不多加注意,近视的程度就会快速加深,从而形成高度近视。
因此,在眼睛发育的第一个“黄金期”,尽量不要让孩子过多读书识字,而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唱歌、跳舞、游泳之类。
而在第二个“黄金期”,患近视的孩子,若裸眼视力在0.6以上,看黑板时应戴眼镜,看书写字时不要戴眼镜。因为近视的眼睛刚好适合近距离工作状态,但是戴了眼镜看书会打破这种状态,进而加重眼睛近视的程度。
告诉孩子怎样保护眼睛?
1、怎么知道眼睛疲劳?
看东西模糊、有重影。 眼睛发红,有刺痛、瘙痒感。眼睛干燥,有酸涩感。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肩酸,甚至头痛、恶心、呕吐。
2、怎样使眼睛得到休息?
孩子往往以为只要放下课本或作业就是休息眼睛了,比如玩会儿电脑,看看课外书。其实,这样只能使大脑得到休息,眼睛依然处于疲劳工作状态。
要想真正让眼睛休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5米以外的东西。在学校时,应到室外活动10分钟;在家,则应到阳台或窗前远眺10分钟。
3、多看绿色植物能保护眼睛吗?
绿色对眼睛有好处,并不是指绿色本身对眼睛有什么好处,而是说远眺大自然的景物可缓解眼睛的疲劳状态。如果看33厘米以内的东西,即使是绿色的,对眼睛也没有益处。
4、晚上看电视关灯好还是开灯好?
不少孩子晚上看电视时,喜欢把灯关上。他们觉得这样电视屏幕显得更亮更清晰,其实这对眼睛是不利的。
电视屏幕与周围景物明暗程度的较大差异会增加眼睛的疲劳程度,所以晚上看电视时,不应把灯全部关上,而应让房间保持一定的亮度,比如开一盏3~8瓦的灯,但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
5、保护孩子眼睛八个法则!
①.讲究个人卫生,不要使用别人的面巾、脸盆,并随身携带手帕。
②.防止尖锐、易爆、石灰粉等物质造成外伤。
③.防止强光刺激。
④.避免在强光下看书写字。
⑤.看书学习时身体要坐正,眼睛距离书本约30厘米,睡觉、走路、乘车不看书报。
⑥.防止视力疲劳,每看半小时书要左右远眺或闭目休息。
⑦.发现孩子视力减退或异常,及时请医生针对病因进行校正。
⑧.教会孩子做眼保健操。
⑨.让孩子的眼睛不再疲劳,早日用护眼产品预防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