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日新,日思日进
参加日更已经有几天了。每天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今天写啥,不得不从早上出门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就日更这个事情本身来看,于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产生了输出倒逼输入的正向效果。灵感不是每天都有,没有灵感时就不知道写什么。在打卡的倒逼下,为了要写出点东西,我必须抓住一切机会看书、思考,逼着自己迅速找到能写的点子,然后组织思路动笔去写。
坏处是伴生了随便写点交差的懈怠想法。在“日更X天”这种光环的诱惑下,糊弄过去的想法时不时会冒出来,特别是等到中午都没想好写什么时,简直是按捺不住这种随便写写的冲动。但是,简书不是倒水的地方,如果每天写点自己的感受,也能凑够日更的字数,但是这样的意义又何在呢?
打卡这类活动很是奇怪,似乎都容易让我们迷失在打卡这种行为本身,而忘了最初打卡的目的是什么。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想,日更的本意,是要帮助我们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把写作变成像吃饭、睡觉这样自然而然、不可或缺的事情。到了这种状态,不写反而不舒服,写不出满意的也不舒服。
写作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会逼着写作者整理脑海中的思绪,然后组织语言,最后落在纸上。想清楚才能写清楚。有时候一些事情自以为想明白了,一写才发现原先理解得一塌糊涂,啥也写不出来。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要想思考清楚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下来。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价值,而不是孤芳自赏,自说自话。在我看来,写作者应当有两种思维。
一是生产者思维。写作就像企业生产,必须先设计再投产,先有提纲再去写作,否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着写着自己都忘了要写啥。高手不是不可以胸有成竹、下笔如神,但我是新手,只能用勤能补拙的笨办法。
二是用户思维。写作也像是与人交流,要想办法让读者明白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不能只图自己写得爽,洋(luo)洋(luo)洒(suo)洒(suo)一大篇,读者看了半天看不明白文章在写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相信坚持的力量,只要愿意写、坚持写、认真写,终将迎来量变到质变的飞跃。